中医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做群众脱贫路上的贴心人中国食品报社融媒
TUhjnbcbe - 2025/5/4 15:38:00

——记五大连池农场社区居民委任任楚秀臣

(陆文祥刘萍石颖)现年52岁的楚秀臣,从年走上扶贫这条路,他就像一列开足了马力的动车,连续4年不停奔驰在五大连池农场脱贫攻坚道路上,俨然成了“扶贫专业户”。作为扶贫战线的一名基层工作者,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和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攻坚行动,深入学习领会国家、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案政策,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在上级部门领导的悉心指导和农场党委关心支持下,通过自身不断学习,扎实努力工作,第一管理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年他本人荣获农垦北安管理局“十佳公仆”荣誉称号。

如今,他已从五大连池农场第一管理区党支部书记的岗位调离,却依然坚守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他就是五大连池农场有限公司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楚秀臣。

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楚秀臣带领管理区及居民组干部一起,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五大连池农场第一管理区下辖3个居民组,户,人。其中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户,15人,年初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复核后,现有贫困人口3户,7人。

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要求,楚秀臣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和“五进十出”工作法,在严格执行“十退出”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出的贫困户名单在区部显眼位置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楚秀臣,从年2月担任农业生产单位党支部书记的第一天起,便扎根基层,无私付出,甘于奉献,将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献给农场这片土地和群众,他拼在基层,干在实处,用汗水播种着希望,用赤诚浇筑着根基,坚持党建和发展两手抓、带领党员干部群众抓住问题导向、凝聚共识、服务群众、去引领发展。在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7年。这17年,凭着特有的细腻,少有的刚毅,用真情为民解忧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干部群众的认可与信任。

倾心党建,促进经济发展

年8月,楚秀臣调入农场第一管理区任党支部书记,到任后召开第一次党员大会时,全队34名党员,参会的不到半数,还不着边际的交谈。这次会议,深深地刺痛了这位刚调任的党支部书记。楚秀臣在工作日记上面记下这样一段话,“党建就是人心,抓好党建就是抓住了人心,如果连组织党员开会都这么难,就更别说依靠党员为全区的发展出谋划策了;如果连党员都不支持,还谈何发展。打蛇要打七寸,病根找到了,就要对症下药。因此,我抓工作要从抓党员入手,抓脱贫致富要从抓好党建开始”。楚秀臣坚持以围绕中心工作重点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扎实有效推进党支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把加强党员思想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六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学习活动,亲自上党课。同时,努力抓好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党员阵地建设,进一步规范“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就会有回报。通过规范和严格党员管理,增强了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自觉把一言一行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党员们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时刻豁得出,纷纷为单位发展献计献策,群策群力。年春季低温多雨回暖慢,造成田间内涝严重,针对这一情况,第一管理区成立了由党员、管理人员组成田间排积水小分队、踏查地号小分队,他们每天深入田间踏查地号摸情况,排积水,致使春播顺利完成。几年来,楚秀臣凭着一颗爱民之心,不知道为人民做了多少好事实事。

多年以来,楚秀臣靠着自己火一样的工作热情和扎实苦干精神,创新发展,党建工作不断上台阶。管理区连续8年农业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单产、平均亩产名列前矛,人均收入排在农场第一位。

捧出热心,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

“关心照顾聋哑人、为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是我应该干的工作,没有啥可值得夸耀的……”这是楚秀臣常说的一句话。

现年43岁的孙卫国先天聋哑,靠低保金维持生活。他父亲去世早,年姐姐病逝,“屋漏偏遇连阴雨”,次年聋哑的母亲也离开人世,唯一的亲哥哥又远在千里之外打工。楚秀臣毅然当起了孙卫国的“监护人”。自年开始与孙卫国结成帮扶对子,每月的低保金由楚秀臣保管,衣食住行均由楚秀臣管理,并有明细账目,在他的民情日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他的每一笔开销。每到秋天换季的时候,楚秀臣就与农场民政局联系到农场的慈善超市为他免费领取一些换季的衣服、日常用品和生活必需品,每到年节前为他采购鸡、鱼、肉、蛋、饺子等年货,不定期给他购买食品和用品,还不定期到他家问寒问暖。因他是聋哑人,有时耍起脾气来谁的话也听不进去,别人也看不懂孙卫国“比划”的意思,一时很难交流。为此,楚秀臣学会了手语,用打手势的方法耐心的与孙卫国交流。年10月30日下午,孙卫国突然头晕,可当时楚秀臣的糖尿病也出现了低血糖,满头是虚汗,可他全然不顾含上一块糖,便陪着孙卫国到20医院进行检查,确诊孙卫国患有轻微脑梗塞,楚秀臣立即为他办理了住院手续,并安排专人护理。这时,他才顾得上去检查自己的病情。年元旦前,楚秀臣到孙卫国家走访,发现他家的漏电保护器坏了,及时与农场电业部门联系,更换了新的保护器,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年3月17日,孙卫国浑身腹痛不止,但又表达不清,楚秀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查出孙卫国得了胆结石,经对症治疗后已痊愈。作为党支部书记对待孙卫国就像亲兄弟一样细心,耐心,成为他没有血缘的“亲人”。群众们都说:“小哑巴”摊上这样的领导真是好福气啊!

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楚秀臣同志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

黄继文是一名依靠五七工工资维持家庭生活的职工,年他和老伴商量想养鹅改善经济条件,苦于没有起动资金,黄继文找到楚书记,楚秀臣二话没说,为黄继文担保贷款2万元,解决了燃眉之急,当年养鹅只并获利1.2万元。

职工王志刚年因换股骨头花掉10多万元,债台高筑,土地承包费也交不上,楚秀臣便主动为他垫交0元。

职工王进生,后找一个老伴带来两个孩子都在上学,连自己的承包地也种不起,生活靠打工来维持,楚秀臣了解他家实际经济收入后,依照低保条件积极与民政部门联系为他申请办理了低保,使他家的生活有了着落。

王志文是一名退休老职工,患有尿毒症,每个星期需透析2次,年王志文的医疗费周转不开,楚秀臣得知情况后和管理区主任姜春青自掏腰包为他垫付元透析款,并为他担保在农场预借2.5万元,保证他正常透析。感动得老人直掉眼泪,逢人就讲:“虽然我身边没有亲人,但楚书记就像我的亲人一样,真是咱们老百姓的贴心人。”在他的努力下,先后为本单位齐春青、王文丽、孙军、张振海、刘玉伟等10个低收入家庭,申请办理了低保。3户特困家庭每年都得到了及时救助。

多年来,楚秀臣凭着一颗爱民之心,恪尽职守的工作作风,带领班子成员较好地完成农场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工作得到了农场领导和群众的认可。年以来,第一管理区党支部分别被管局党委授予基层先进党支部、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曾先后获得“三创”活动先进党组织、文明管理区等荣誉称号。他本人曾先后被管局党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连续8年被农场党委授予优秀党务工者、劳动模范等。年1月,楚秀臣被北安管理局党委授予第八届“十佳公仆”荣誉称号。

面对各种荣誉,楚秀臣说,我只是做些实实在在我应该干的事情,我感到心里很踏实。

1
查看完整版本: 做群众脱贫路上的贴心人中国食品报社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