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网上看到一位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中学语文课本特约审读专家,他在“人教社小学课本插图事件感言”当中,谈到了自己作为特约审读专家的看法,同时也谈到课本中那么多明显错误,为什么改起来那么难的问题,为广大网友揭开了部分谜团。
这位统编本语文课本特约审读专家侯锡满先生在网上发表感想。他说说,近日人教社课本插图事件“闹得沸反盈天”,因为我做人教社课本的审读,所以有很多朋友向我询问,作为这种事情的亲历者,自然要比外面人体会得深一些。老百姓批评课本插图已经近十年,怎么今天才曝光?
图片制作方据说在国内外有很多头衔,那样一个名人,会接受普通百姓的意见吗?对普通人的意见,他们会嗤之以鼻:你们这些土包子,懂艺术吗?乱弹琴!
侯锡满先生说,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经历。在成为教材特约审读专家之前,年前后,我批评中学课本(古汉语)有很多注解错误。起初,出版社根本不理睬,后来经有关领导过问,不得已回了信。人教社中学语文室年回信中说:“作为教材编者,我们欢迎来自各方面的意见,所以很想知道具体有哪些‘注释错误’。”表面上很客气,实际上是在叫板——你说我们有很多错误,错在哪儿?拿出证据来给我看看!
我当即把自己对当时人教社高中一年级语文课本部分注释错误的修正意见(约多处)寄去。人教社中学语文室编审专家们认真研究半年后来信:“您所言的‘错误’,多数并非‘是非’问题,而是表述不同而已,而且您所谓的‘正确’注释和翻译,值得讨论处更多……”简单地说,意思就是“我们根本没有错,而错误的是你”!可是4年人教社教材改版的时候,有很多处照我的修正意见改了。假如你们确实是“对”的,那为什么要照我的“错”的改呢?
到了年,有一位报社记者根据我对教科书的批评意见,打电话给人教社。一位中学语文室副编审回复:“一些普通百姓纠错,是‘挑战权威’,或是为了出名。”他还说:“偶有大学教授挑错,都是指出‘有几处错误’,如果有处错误,难道编者都是外行?”我已发了90多个视频,讲的都是课本里的错误,“几处错误”,那是教材对古文一句话注释中就有。
特约审读专家侯锡满先生认为,这种夜郎自大、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人和思想,是中国教育发展的绊脚石,这种人把持教材,质量难以发展。很多人不能理解,作为学生必读的经典著作教材,其中的错误,为什么改正起来为什么如此艰难?因为普通人一眼能看出来的错误,可人家就是不认账!无力也要争三分,人都好面子,专家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耳光!
明白了这个道理,教科书的错误难以改正也就不难理解了。今天,教育部和人教社都对教材插图事件表了态,那是因为这个问题上了热搜,民怨沸腾,要不然也是另一番景象。各位网友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