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关于纸媒2018年集体死亡这个问题,王
TUhjnbcbe - 2025/5/13 17:56:00

本文共字

烧脑指数:★★★

阅读大约需15分钟

媒通研究院

风雨潇潇旧满城,今年十天半日晴。

仅仅不到一周,纸媒行业又有近十份报纸宣布死亡或即将停刊。而据媒通社得到的消息,还有更多的纸媒正在筹划停办事宜,预计年,这个行业将有可能像腾讯媒拓总经理王永治早前预言的那样:到年很可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纸媒将会“关停并转”,这里的纸媒主要是指纸质媒体的形态。

今年早春,这位腾讯网的前任总编辑,像是一个童言无忌或者口无遮拦的孩子,说了一堆让整个行业哗然的话,这些话像是预言,更像是咒语,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波,以至于中国青年报编委、知名评论员曹林大声呵斥:王永治,我跟你打个赌,你输了你辞职!

媒通社以为,所有的迹象表明,年纸媒大面积死亡已成定局。整个纸媒行业当下要考虑的,不是如何不死,而是如何死得其所、死得瞑目。

王永治的二十条预言

出身于国社的王永治,是腾讯媒体的资深老人,也是互联网界敢于讲真话又有真知灼见之人,工作中手起刀落,创造了腾讯OMG体系诸多传奇;言语间霹雳风雷,切中了大事小事种种要害。且来看看他如何“危言耸听”:

1、报纸除了倒闭没有别的出路,无论现在官方如何鼓励新旧媒体融合,传统媒体有多么的信心爆棚、多么的澎湃、多么的有新闻理想。

2、不是新媒体搞死了旧媒体,而是用户放弃了纸媒,转移到了新媒体。

3、有人认为纸媒未来会向精品化奢侈化方向发展,但在我看来这只是一厢情愿的观点。纸媒走精品化奢侈化路线恐怕只是一种赌气和调侃式的说法,因为靠这个是没法生存的,把纸媒做成纪念品没什么问题,但这没法养活一个报社。

4、纸媒未来可能会以刊号和品牌的方式存在,但具体存在形式还不可知。目前可知的是纸媒与各大平台进行合作,成为各大平台的内容供应方,类似于新闻类的专栏作家。

5、新旧媒体的融合是“假婚姻”。新旧媒体是水与油的关系,不可能融合。

6、纸媒转型做独立APP的时机已经过去了,普通用户装一两个新闻资讯类的APP就够了,新闻资讯类APP的市场已经被门户覆盖,纸媒已经没有机会和市场了。

7、纸媒几乎是唯一只靠内容生产就能存活下来的媒体。几乎所有纸媒都没有高水平的技术总监,也没有充足的技术投入,可见实现了自我阉割。传统媒体都快死光了,好多报社的老总还没有认识到,一个产品技术总监的重要性在哪里。

8、为什么报纸会死掉?单就内容来说,是纸媒人到了知识、思维、技能的天花板。现在整个媒体行业有25万个从业者,而他们对互联网而言几乎没有什么核心生产力,命运只有一个死。

9、25万从业者多数将在到年下岗,原因是产业和技能的过剩和过时。有些媒体人转型做媒体公关,但并没有那么多媒体公关的岗位,也不需要那么多公关。整体来说,从业者在现有的技能下,未来是找不到工作的。

10、报纸的人常常跟我说,我现在年纪大,不想在一线做,给我点轻松的职位。互联网现在不需要这种所谓的高级管理人才,要的是干活的人,不管年龄大小。

11、两微一端瓦解了机构生产力,释放了个人生产力。想要做媒体人的,只要不空喊新闻理想,将技能锻炼到位,实现理想的空间还是有的。媒体人作为生产者,只要提供新闻事实,是能够依托我们的平台生存的。

12、人类永远需要真相,对真相的逼问和挖掘永远需要专业人士。自媒体越来越多,各种声音非常嘈杂,但一锤定音的时候永远需要专业人士。在这一方面媒体人具有优势,因为现在的专业媒体人越来越少。

13、用流量和收入反哺媒体精英和精英媒体将是全行业的策略。只要媒体人有能力,平台方愿意拿出重金来投入。

未来各大平台反哺的量会很大,媒体人抓住机会瞄准媒体平台好好经营自媒体,应该可以活得比较有尊严。

14、我们一定要提醒自己,不要因为自己是互联网人、新闻人,就拿自己的心态推导、判断用户的心态。普通用户基本把新闻当做消遣娱乐来看。

15、以机器推荐为主的客户端阅读效率更高,也更能适应部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毫无疑问这将是未来新闻资讯客户端的发展方向。事实上现有的客户端都已经在跟进,要么在原有的客户端里进行改造,要么研发新的产品。这将是未来业内竞争的一个主战场。

16、在未来,目前都市报记者干的90%的活儿,都可以用机器人替代。

17、早期纸媒的下滑,互联网是一个推手,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则是纸媒整体的自我放弃。

18、纸媒要生产网络媒体生产不了的内容,目前来说就两块,一个是深度调查,一个是一锤定音式的评论,然而纸媒把这些放弃了。做短平快的新闻纸媒远远没有互联网快。

19、视频新闻是大势所趋。内容本身不可能再有什么颠覆性的东西出现,内容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改变,有了新技术之后,内容会跟着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和形态。视频新闻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播点播式,需要快速反应;一种是满足个性化阅读,风格轻松好玩,以UGC为主。

20、VR未来的市场会非常大,但相关技术还在发展初期,就像大哥大的早期发展一样。

王永治上述观点抛出后,引起了整个行业的大震撼。曹林先生看后颇不以为然,他第一时间发表了批判檄文,开门见山写到:唱衰纸媒的声音天天可以听到,但像腾讯总编辑王永治这样,直接作出死刑判决并给了日期,预言报纸将在年前死去的,第一次看到。

他认为王氏论点没一个判断经得起推敲。“纸媒确实面临危机,但并非没有未来,王永治‘报纸除了倒闭没有别的出路,多数媒体人将在到年下岗’之类的判断纯粹是危言耸听。”

纸媒合并潮和停刊潮即将来袭

置于一个宏大的背景之下,今年年末十几份纸媒的倒下,无疑再次预示着一个全行业不可逆的大趋势:在报业市场急剧萎缩的语境下,当纸媒供大于求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等待纸媒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消失,要么融合(合并)。尤其是今年重庆报业集团大整合以及湖北报业大震荡,均标志着中国报业30年河东河西的转折。

一方面,报业市场的深度调整远未见底,甚至刚刚开始。死扛很悲壮,但不可持续,一切仍需且行且观察,但改革的勇气依然值得赞赏,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报纸关张,还会有更多的媒体集团走向二次集团化。

与此同时,互联网博弈狂飙突进到了下半场,媒介形态、媒体业态和传媒生态处在一个加速变化过程中,这也给纸媒生死带来了更多新变数。

不要说现在的二次元时代来临,年轻人彻底抛弃了纸媒,连纸媒黄金年代对报刊死忠的老人们也对这个行业渐行渐远了。

可以预见的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并不会显著增加报纸的受众基数,反倒是新媒体的进化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掘墓人”。他们已无需纸媒提供内容资源喂养,而是升级为对人才、广告商、用户、传播力、影响力的全方位攫取。

尽管“纸媒已死”的论调太过时,太令人愤怒和寒心,尽管从一些报业集团财报来看,有数十家报纸仍活得不错,但绝大部分的纸媒已经到了有一顿没一顿的清冷境地,中西部出现了很多零广告零营收的报纸,而这种残酷,即使在经济富裕、传媒业发展的珠三角、长三角之地冷暖自知。很多报纸如果在某种应激作用下,随时可能“猝死”,并且,很多纸媒只有身死,才是最大的“政治正确”和“责任担当”。

疏忽间,连财政兜底和政治屏障都不复存在了,整个行业又迎来一个生死节点,所有迹象表明,王永治的预言正在残酷地变成现实。

绝大多数纸媒的十大痛点

媒通社认为,在用户整体迁移和传媒介质迭代的时代剧变中,纸媒之死是应有之义,但不是所有的纸媒都会死,大部分的党委机关报和具有IP价值的市场化报纸将成为幸存者,并因为幸存而变得光辉夺目。

只是将死得还要死,甚至是早死早安生。沿着传媒工作者的传统,我们一起来复盘大部分纸媒的深刻痛点。

1、用户离失

本世纪初,互联网普及,门户网站崛起,庞大的纸媒读者群被PC端资讯平台严重分流;近两年,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屏开始深入民众,移动资讯草长莺飞,自媒体以摧枯拉朽之势彻底重塑了民众线上阅读的习惯,纸媒已经被抛弃。

2、降维打击

年始,在全国新闻资讯市场被瓜分殆尽的情况下,今日头条、网易、一点资讯等“头部”资讯平台纷纷开始实施传媒本地化战略,在地方的细分市场内跑马圈地,这对专注于本土资讯的地方性纸媒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垂直打击。

3、版权之殇

传统媒体的版权问题始肇于报社与门户网站之间内容打包的合作模式,随着政策环境的优化和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行业规范的形成,二者之间正在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和解。但版权的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倒随着自媒体的疯长被逼入新的境地。自媒体的“拿来主义”远比门户网站要野蛮。

4、人才崩塌

近两年,传统媒体人才流失严重,仅今年上半年就有向熹、庄慎之、王海涛、范洪涛等领军式人物转身离席。这对于纸媒造成的打击是重大的:一方面造成传统媒体自救阵营的军心不稳;另一方面必然会带来内容质量的严重滑坡。

5、管理不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报业已被推上了市场化之路。在资本的浪潮之下,原本在体制内被隐没的经营问题凸显出来,成为决定报业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老旧的管理、采编、经营模式不转变,就根本难以应对注意力经济时代的新玩法。

6、广告滑坡

这两年报纸广告资源量同比下滑了至少40%,标志着传统媒体广告市场全线陷入泥潭。尽管有个别报社通过组织变革、创意营销等手段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自救,但总体上的大势依然明了:广告金主的注意力正在被各式各样的移动屏吸引走。

7、定位失焦

报纸的细分只能做到行业化或区域化,不可能像互联网资讯那样依靠算法推送实现对用户的定点服务。同时,很多报纸对此又缺乏认识,致力于做成综合类大报,对细分领域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纸媒2018年集体死亡这个问题,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