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作为中国最著名的两大学府,这两年却饱受诟病。
归其原因,还是因为它们高得出奇的人才流失率。
毕业后,大量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大多数在学业有成后,都选择留在了海外,特别是美国。
据悉,如今在美国的外籍科研人员,超过五成都是华人,比例之高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很多网友都吐槽他们数典忘祖、忘恩负义的“小人”。
对于这些高材生,我们其实不好一棍子打死。
其中也许有为利益不择手段的小人,但相当一部分,是出于科研或者爱情留在美国的。
例如“北大才女”田晓菲,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位才女身上,有很多传奇标签,至今提起来,依旧被人津津乐道。
“三岁识千字、四岁写诗发表、13岁进北京大学,成为北大最小的学生。”
“16岁创作的诗被选入语文教材、20岁拿到海外硕士,27岁成为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士。”
如此优秀的履历,恐怕连“神童”都要恭恭敬敬地叫一声前辈。
但就是如此优秀的一位女生,却在芳华年纪,嫁给了美国53岁导师。
之后,她拿到美国绿卡,定居国外,和自己的丈夫一起生活,鲜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因为所作所为,田晓菲遭到了很多网友的吐槽,甚至有人说她“靠老男人上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田晓菲真的如网友们所说的那样,是个不择手段的市侩之人吗?
她和53岁导师之间,又发生过怎样离奇而又曲折的故事?
这一切,还要从田晓菲小时候开始说起。
田晓菲,年出生于哈尔滨,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且都从事文字相关工作。
父亲是极具浪漫色彩的诗人,母亲是人民教师,因此,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文字启蒙工作。
田晓菲对文字非常敏感,三岁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上千文字。
田晓菲四岁那年,父母因为工作原因,全家搬迁到天津,父亲有事没事,就会叫同行来家中讨论诗歌。
从小耳濡目染下,田晓菲渐渐对诗歌产生兴趣,并在四岁的时候开始独立写诗。
在父亲的鼓励下,田晓菲将自己的诗寄到各大报社,最终在《天津日报》出版。
田晓菲也因此得了个“小才女”的称号,至此,她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在诗人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她开始深入了解诗歌,甚至和很多老诗人成为忘年交,在他们的指导下,田晓菲进步神速。
她总是能抓住生活中的灵光一闪、点点滴滴,并用富有想象力的文字记录下来。
在她初二那年,写下来的诗歌足足出版了5本诗集,至此,田晓菲在全国范围内声名大噪。
而她的才华,也引起了北京大学,这所全国最高学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