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是五四青年节,一个远离我好久的节日,一个看似与我无关的节日。忆往昔,也有说不完的曾经,也有说不完的青春,也有说不完的梦想。
作为一个六十年代末出生的我确实不再年青,人生的脚步没有停息的时候,人生的探索也没有停止的时候,只要你活着,总该要奋斗,总该要前行。
好汉也许没有当年勇,何况我一个普通的人呢,但每个人的青春总是一本厚厚的书,不管里面的内容是否精彩,故事的主角却是自己,故事的情结纵使白发也难忘怀。
少年不知愁滋味,我很庆幸自己小时候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年代,尽管是吃糠咽菜的日子,我仍然感觉我那个时代的童年是幸福感就好的童年。
上学的路上充满着笑声,课堂上我也有过精彩的表现,最神奇的一次有一年的数学竞赛我竟然获得了全校区的第一名,让很多的同学刮目相看。也有走麦城的时候,珠算是我最弱的一项,记得一到放学就被留下加课,老师的笔头也常戳我的脑门,也许那时候算是我最难熬的日子。
自我感觉是个调皮的孩子,小时候打架也是常有的事,有的时候是为了正义,有的时候也是为了纷争。一回几个小子欺负我一个,把我压在最下面,等我起来后,只知道最后一个是谁,我拿起一块砖头,喊着骂着就追这家伙,一直追到他的家门口,他把大门插上,我依然不依不饶的在他家大门口外叫战。还有一次,有个小团伙非要拉我,我就不加入,后来他们的战书就来了,非要和我比试一下高低,面对团伙我有畏惧,但不服输,周六上午我前去应战,看他们几个人都来了,尽管心虚,但还强作镇静,问对方你们是单挑还是一起上,对方还算守规矩,老大出来答话,说别人都是来观战的,随后我们就开始了较量,这次以我的胜利而告终。当然也被打的满街跑的时候。现在回想起来有时候感觉自己很好笑。
贪玩和拼搏我感觉就是我学生时代的生活。那时候岳飞传,杨家将,我不知道听了多少遍,那些故事情节有的我快背下来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玩的多了,学习自然就落下了。当我知道学习的重用性的时候,有点晚了,我拼搏了,我努力了。在蜡烛下,学到深夜是家常便饭。油没少费了,效果却不大,语文数学还好说,也不知道那个崇洋媚外的,非要弄个英语让中国人学,就是这可恨的英语,让我一直不及格。我的英语老师叫郑颖,经常给我补课,也着急,也吓唬,说你英语这成绩,考什么也白瞎。我也听话了,也努力了,可依旧是白瞎。最后我的英语成绩不到50分,差十几分没考试师范,我的那个师范梦也就碎了,我的那些一系列的梦都碎了。
梦碎的时候我有了愁的滋味,有了人生的思索。现在想来,我感觉我学生时代的收获还是不小的。一个是政治老师,在我的眼里是一个正直的人,喜欢一个人往往喜欢一个人的课程,学政治没白学,教会了我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是语文老师,多少对我有些偏爱,机会给了我不少,演讲比赛推荐我上,课堂上常常读我的作文,也许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和文字结缘了。
其实伟大祖国的语言文字,虽然高深莫测,但只要你多读书,多思考,一样写东西的时候文思泉涌。在这里我深深的谢谢我的这位叫刘红旗的老师。
落榜后的痛苦,前途未卜的迷茫,在一个18岁的青年来看,那就是段暗无天日的生活,泪水、汗水、雨水就是我那几个月生活的写照。
一天,我百无聊赖的时候,便翻看同学们的毕业留言,有一个同学是这样写的:笑迎未来谱新篇。我看了好几遍,感觉自己的人生不能就此沉沦下去,那是走向堕落的路。恰巧不久,征兵的消息传来,我又重新思考我的未来。
最后我给父亲说了我的想法。父亲看到我不再颓废自然高兴,可听到我自己做的第一去当兵,第二去闯海南的想法时不是太高兴。说我们家的日子过的还说的过去,为什么非要走这样的路。我没有商量余地地说,我的路就这两条,我都愿意走,你们考虑吧。在我的坚持下,父亲同意我当兵。
有人说不当兵后悔三年,当了兵后悔一辈子。我想说,让我选择,不论和平和战争年代,我依然选择当兵。军营的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我坚持,我努力,走的每一步都还算精彩。
读书、学习、思考是人生一辈子的功课,那个在农场河边读书的青年,那个在图书馆读书的当兵人,那个在军校教室一个人勤奋的人,我相信努力不会没有结果。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成功是垂青勤奋的人的。90年代初,全军开展了两个知识竞赛,一个是法律知识竞赛,一个是八一杯青年知识竞赛,在这两个竞赛中,我应该说表现不错,面对台前成百上千的官兵,在台上我的表现,用我自己的话来说,最棒。这两次竞赛我都进了军级单位的决赛,并获得了名次,因此我也荣立了两次三等功。
要说这些有偶然因素的话,我的文章也是在那两年,在齐鲁晚报上发表了,这是勤奋的结果。后来在部队成了新闻战线的一员,在军区的报纸,在解放军报也常有大大小小的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等等的报刊上,也有大块的新闻作品发表。我很庆幸,也很欣慰,自己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十几年的军旅生涯,我收获满满。奋斗的人生是最幸福的,感谢军营。
我那年转业的时候,我选择了我的热爱,当我拿着自己厚厚的剪报本走进德州日报社刘庆民总编的办公室的时候,仍然充满自信。这位军人出身的报社老总,看完我的剪报本后,说过了五一你来记者部上班吧。
后来有人说,我和刘总是老乡,刘总才让我进报社的,我笑笑,也许是平原人都有才吧。其实,我来到报社好长时间以后,刘总还把我当成武城人呢。
现在刘总退了好几年了,我们还时常联系,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何况是知遇之恩呢?我也没给这位老总丢脸,进报社的后写了不少有影响的作品,有唱赞歌的,也有批评报道,获奖的证书也是一大堆。
现在我仍然是新闻战线上的一名老兵,工作之余自己开了微博,也弄了个头条号,面对网络意识形态比较复杂的状况,各种角色都跳出来去抢占舆论领地,各种声音都在争夺舆论喇叭的主导权。我也要尽一个新闻人的职责,传递网络正能量。
毛主席曾对青年人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但在这里我说,世界还需要我们这帮六零后,青春不老,精彩继续。
作者:难忘秋月,山东德州人,喜欢文字,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