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诞生在年的电影作为爱情喜剧的鼻祖,在那年的奥斯卡的横扫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最佳女主角,最佳剧本五项大奖。
这部电影有多经典呢?基本上后世所有的爱情电影的桥段,你都能在这部电影里看到。而这部电影的最有名的翻拍是年的《罗马假日》。
当时克拉克·盖博(ClarkGable)是米高梅当红的明星,好莱坞的皇帝(这个是被选出来的)。因为经济危机,他被米高梅借出去拍摄了《一夜风流》,没想到这部电影火遍大江南北,自此为盖博奠定了风流公子的形象。这部电影也为盖博带来了人生的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小金人。年他又凭借《乱世佳人》中的白瑞德一角再次在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女主克劳黛·考尔白(ClaudetteColbert)甜美可爱,颇有古灵精怪的气质。在这部电影中,她也是被导演弗兰克·卡普拉从派拉蒙借来的。事实上,她自己对拍摄的电影并不满意,甚至在拿下小金人之后坦言,自己本来是要出去玩的,但被获奖打断了计划。
在现在看来,这部电影的剧情设置显得简单了一些——穷小子和富家女的爱情故事;但作为这类电影的开山鼻祖,这个爱情故事一点都不无趣,反而充满了惊喜。
富家女艾丽因为父亲不同意自己的婚事,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从迈阿密去纽约找自己的未婚夫——飞行师卫斯理。
与此同时,盖博饰演的男主——记者皮特·沃恩因为很久没有写过有价值的报道而被报社开除。
艾丽坐上长途巴士,两人因为车上没有多余的座位而坐在了一起。
因为座位的问题,两个人的见面并不是非常愉快,甚至有几分敌意。
在一次汽车的一次中途停靠中,艾丽的手提包被小偷偷走。虽然皮特看到后去抓小偷,然而没有赶上。皮特建议艾丽告诉司机,但艾丽非常生气的表示让皮特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
艾丽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身份,因此不愿上报丢了手提包一事。这时她仅有4美元在带在身上。她的父亲已经在报纸上发布寻人启事,并有重赏。
第二天早上,汽车停靠半小时后再次出发,艾丽错过了汽车。这时,皮特已经发现了艾丽的真实身份,认为她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报道对象。
12小时后,两人再次同乘一辆巴士前往纽约。阴差阳错,两人再次坐在了邻座。
皮特将艾丽从一个喋喋不休的邻座中拯救了出来。
这一次的旅途并不是很顺利:大雨冲垮了桥梁,所有人不得不在汽车旅馆中呆一夜。
皮特答应带艾丽到纽约去找卫斯理,条件是以故事报道作为交换。
作为一个富家女,艾丽根本就没有规划自己的钱财的意识。在汽车旅馆时,她只剩下1.6美元,因此不得不和皮特同住标间。皮特在两张床之间搭起了一张厚厚的毯子,并将它戏称为“耶利哥之墙”——《圣经》中记载,耶利哥墙坚不可摧,但最后在上帝的帮助下,犹太人齐吹号角,震塌了迦南的城墙。
这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来证明这部电影的影响力:年代的美国男人一般在衬衫下面还会再穿一件背心打底。但在电影拍摄的时候,盖博嫌弃脱衣服时背心太过麻烦,于是没有穿背心。没想到,电影上映之后,美国的男士背心销量下降了40%。
也许那个时候的美国男人只分两种:克拉克·盖博和其他男人。
一张薄薄的毯子,不仅是烘托气氛的利器,而且也是两人关系走向的线索。虽然因为《海斯法典》的缘故,电影审查非常严格,但导演的巧妙构思让电影即可过审查,又保留有暧昧的气氛。
第二天一早,就有专人来寻找艾丽。在皮特的帮助下,艾丽成功躲过搜查。
在下一段旅程中,艾丽和皮特已经慢慢成为了旅途中的朋友。两人一路上都伴随着欢声笑语。
但是,故事怎么会就这样结束呢?
因为道路泥泞,巴士陷入泥坑一时无法开出,与此同时,一位同行的乘客也发现了艾丽的身份,提出和皮特两人平分赏金
皮特假装自己是绑匪,吓走了那位乘客。但巴士也是不能再坐了,于是两人离开巴士,继续步行前往纽约。
黑白的镜头,皎洁的月光,波光粼粼的河水。导弗兰克·卡普拉把两人本来有些狼狈的处境拍的如同梦境一样美轮美奂。
两人在一堆稻草之间找到了晚上的栖身之所。皮特为艾丽盖上大衣,这时候柔光打在克劳黛的脸上,她就像是一个天使一样。皮特意识到自己仿佛已经爱上了这个古灵精怪,又有些刁蛮任性的姑娘。
两人将吻未吻。事实上,整部电影,两人都没有吻戏。但即使没有吻戏,男女主的关系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不断进展。
在稻草中睡了一夜过后,两人再次踏上前往纽约的路。
两人在路边吃着皮特从农田里弄来的小萝卜。据说,盖博吃萝卜的形象就是兔八哥的原型。
在路旁打车时,皮特向艾丽吹嘘自己有种打车的办法,甚至都可以写一本书。但一辆辆飞驰而过的汽车证明了他即使有一百零一种方法也不行。
这里有着电影史上非常经典的一幕:艾丽站在路中央,直接将过膝裙拉到了大腿——一辆汽车旋即停了下来。
据说,这一幕本来是要替身来演的,但克劳黛嫌弃替身的腿没有自己的腿好看,于是亲自出演了这一幕。这也成为了电影史上的经典美腿之一。
在旅馆的第二夜,皮特和艾丽隔着毯子聊天。
这时的艾丽已经不是当初一个劲要到纽约私奔的艾丽,她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皮特;皮特也不是那个一心想用故事换钱的记者,他决心要和艾丽求婚。
这时的毯子虽然还挂在两张床之间,但两个人的心之间根本就没有隔阂。
穷小子是很难配上富家女的,皮特身无分文又如何求婚?
于是他晚上连夜赶到纽约,拿着稿子,向主编借钱。
可是当艾丽醒后,却以为皮特一人独自跑了,一气之下她打电话找了自己的父亲。
两人再次相见时,艾丽已经在准备婚礼了,她赌气要嫁给卫斯理(虽然父亲和皮特都点评卫斯理是个骄傲自大的家伙)。
皮特找到艾丽的父亲,却不是索要赏金,而是要求还给他路上典当掉的皮箱帽子钱——一共只有39.6美元。
父亲非常赞赏这个年轻人的品质,明白两人的心意,也知道自己女儿是在赌气。
在婚礼上,父亲悄悄地告诉艾丽,他已经在外面准备好了一辆车,随时可以出发。
于是,电影史上最早的落跑新娘出现了——艾丽拖着长长的婚纱,跑过草坪,奔向自己的幸福。
号角声响起,耶利哥墙已经倒塌。
这是一个童话一般的爱情故事。穷小子配富家女,资本家愿意将女儿嫁给一个一穷二白的小记者,这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对于民众来说无疑是一个美梦一样的存在。
而且剧本的巧妙设计,使得整部电影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即使很多桥段后世都已经用得泛滥,但在这个“第一部”里,依然生动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