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行业媒体重大主题报道如何脱颖而出
TUhjnbcbe - 2025/7/25 17:52:00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核心阅读:内容为王,优质的新闻内容是受众的刚性需求,是媒体传播成功的关键。首先要确定优质的新闻线索,这不仅关乎新闻报道的成败,还深刻影响到新闻的社会效应;其次,提供有广度和深度的新闻内容,从深度上挖掘,宽度上拓展;再次,在写法上要善于创新,学会讲故事、学会“小中见大”。


  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在面对重大主题报道时,媒体间同题同质化竞争更加严重。行业报作为中国报业体系的重要类别,以特定行业读者为受众,为特定行业发展服务,以行业专而精的特点,在确定新闻视角,提升新闻质量,进行渠道传播时独具优势,在同题同质化新闻报道中应以差异化传播突出重围、脱颖而出。本文以《山西工人报》去年建党百年系列报道为例,看行业媒体如何立足自身定位和依托行业特色,在新闻视角、新闻质量及新闻传播渠道上体现出差异化表达的优势。


  立足行业定位锁定目标人群实现新闻视角差异化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各媒体极尽各自优势,纷纷推出迎接、庆祝党的百年华诞的种种大型系列报道,《山西工人报》作为行业媒体,立足其明晰的行业定位,锁定其精准的受众人群,成立策划小组,加强新闻深度策划,首先找到了重大主题报道在本行业的落脚点,确定报道方向,实现新闻视角的差异化,从而在媒体博弈的一片“红海”中脱颖而出,实现了“同中求异”,展示出自己的特色优势。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意义是通过红色资源、重温党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汲取智慧和力量。而红色工运史就是百年红色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工人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走过了年风雨历程,谱写了属于中国工人阶级的壮丽诗篇。《山西工人报》立足为工人、工厂、工会“三工”服务的行业定位和受众人群,进行深度策划,确定了以红色工运为新闻视角,在百年工运史中寻找报道选题,通过讲述党领导下的重大工运事件和各个时期的重要工运人物,来传播好红色工运史声音,讲好红色党史故事。


  从去年5月以来,《山西工人报》推出深度策划栏目《建党百年·山西重大工运事件重要工运人物寻访展示活动》大型系列报道,在报纸头版头条、四版整版、APP、抖音、
  判断线索价值提供优质内容实现新闻质量差异化


  内容为王,优质的新闻内容是受众的刚性需求,是媒体传播成功的关键。首先要确定优质的新闻线索,这不仅关乎新闻报道的成败,还深刻影响到新闻的社会效应;其次,提供有广度和深度的新闻内容,从深度上挖掘,宽度上拓展;再次,在写法上要善于创新,学会讲故事、学会“小中见大”。


  工运史并不像党史其他领域那样,在历史资料、学校教材和影视作品中被详细记载、充分讲述,特别是革命战争年代,很多工运事实都是以其他党史领域故事为主体主线来呈现的,大量的工运线索、事件、人物和事实,隐藏在浩瀚历史的片言只语中,需要去找寻、撷取、挖掘、呈现,需要媒体对重大工运事件和重要工运人物的线索进行筛选,“沙里淘金”。


  《山西工人报》派出专人分别到博物馆、图书馆、社科院等地方查阅资料,从相关工运史研究专家、学者中筛选线索,利用行业自身组织网络,从各市县总工会、产业工会以及大型国有企业的海量史料中寻找具有历史线索、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对收集上来的多条新闻线索,经过报社及上级主管部门省总工会的反复论证,确定了工人运动在每个历史节点中的标志性、典型性、重大性的人物和事件各10个新闻线索。


  报社策划小组根据筛选后确定的线索,进一步深化细化栏目设定,在《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建党百年·山西重大工运事件重要工运人物寻访展示活动》的总栏目下,细化出工运先锋、劳动模范、工人运动、工会组织4个子栏目,从而保障了新闻从线索到内容的差异化。


  挖掘新闻深度,拓展新闻宽度,体现的是媒体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的基本功。《山西工人报》选出5名资深记者带队组成项目组,采用行进式采访,走入工运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大决策发生地,重要人物的出生地、战斗和生活地,走进重要遗址遗迹,面对面采访老工人、老工会工作者,从发黄的故纸堆中、从亲朋好友的讲述中核实精准素材,确保权威可靠,深度挖掘故事性,提升新闻报道的厚度和广度。


  有温度讲述,以脑力深思熟虑,以笔力深情表达。《山西工人报》在新闻报道中,既有宏大事件、场面的铺垫,也有精心选择的小情景、微故事的感动,做到“居高临下”看小事,胸怀全局看小事,实现“小中见大”的讲述,实现了新闻的故事性、可读性,提升了媒体传播力、吸引力。


  尝试完全新闻进行渠道融合实现传播方式差异化


  随着媒体融合转型浪潮的到来,即使再优质的新闻内容,也需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在受众上细分,在渠道上融合,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山西工人报》推进报网一体化融合发展,打造出报、视、网、微等“1+N”立体传播渠道,努力尝试分众化、差异化传播,尝试完全新闻。所谓完全新闻就是全息新闻和全链条新闻的总和。通俗地讲,就是在遵循新闻规律要求的基础上,在篇幅上,把新闻由短做长;在要素上,把新闻由少做多;在层次上,把新闻由浅做深;在内容上,把新闻由硬做软;在人文上,把新闻由冷做热,全方位立体式穷尽新闻潜力,呈现新闻价值,更好服务受众。


  《山西工人报》项目组每组3—5人,老中青结合,文字、摄影、摄像人员兼具,从采访前的资料收集,采访中的人员确定、镜头选择等,以及采访后的抖音、视频制作、稿件内容结构,既严格分工,又协调一致;既锻炼了队伍,又提升了新闻价值。他们到新闻一线进行采访,把移动媒体的“短、小、快、微”与传统纸媒的广度、深度、强度相结合,进行融合式报道,尝试打造完全新闻。


  在栏题上,以党徽、立体字组合图文,庄重大气,风格独具;在标题上,用最具鲜明历史价值的定位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在结构上,开头“铭刻”,结尾“思考”,铺底纹、变字体;在图片处理上,新老照片处理巧妙、视觉冲击力强;在篇幅上,既有一版头条千余字的概述式或故事性报道,也有三版整版推出的重磅全景式报道;在器材上,无人机、全景相机、直播等技术装备齐上阵;在媒体上,报纸、视频、APP、电子报、抖音等同时推出,抓住不同受众人群,让寻访展示活动在线上线下“活”起来、“火”起来。这一切,都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山西工人报》建党百年同题新闻差异化宣传,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同题新闻差异化传播实践全方位地呈现。


  (作者单位:山西工人报社)

1
查看完整版本: 行业媒体重大主题报道如何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