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龙)望着满地的玻璃杯碎片和趴在碎片上不住流血的父亲,黄宏新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如断线珍珠般滴落,他一个箭步过去快速把父亲抱上床,一边小心翼翼的帮父亲擦拭身上的血迹,一边哭着说“爸,我对不起你,儿子不孝啊!让您遭了这么大罪,我该死啊!”。自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为了守护家乡父老的安全,“老黄”第一时间奔赴抗疫一线,留瘫痪多年的老父亲一个人在家无人照料。
孝老敬亲典范,抗疫“逆行”先锋
黄宏新,宝山农场有限公司公路管理站的一名普通党员,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老黄”。为照顾脑部重伤的父亲,他15岁就辍学务工,扛起了养活全家的重担。30多年来,医院曾四次下达父亲的病危通知,但在老黄的全力挽救下,每次都能把父亲从鬼门关拉回来。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老黄就不信这个邪,他每天定时给父亲翻身、换尿垫、喂水、喂饭、喂药,从没耽误过。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他每天就在父亲床边的折叠床上和衣而卧,由于要经常帮父亲翻身、换尿不湿,他每天真正能睡踏实的也就2、3个小时,有时甚至就趴在父亲床边打个盹,在他的悉心照料下,瘫痪在床多年的老父亲身上没有生过一块褥疮。就是这样一名“孝老敬亲”的典范,在新冠病毒爆发后,却毅然决然的选择了“逆行”抗疫,徒留心爱的父亲在家无人照管。
年新春伊始,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全民“战疫”,在华夏大地悄然打响。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威胁,全场党员干部纷纷投入抗疫一线,老黄也犹豫过,他不是担心自己的安危,只是顾虑瘫痪在床的老父亲无人照料,但思虑再三,他还是第一时间庆民奔赴了“抗疫第一线”。疫情面前,作为一个全场皆知的孝子,他将守护全场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了第一位,将照顾耄耋之年且瘫痪在床的老父亲放在了第二位。他没有能力筹措抗疫物资,但却用五尺之躯为家乡父老筑起了“人肉隔离带”;他的身影不算高大,但在宝山人眼里却格外的伟岸。
“老黄啊,这都几点了,快回家给老爷子送点饭吧,这我替你守着”疫情督察组王俊波催促道。疫情防控战役打响之后,老黄便再也没有停下忙碌的身影,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每天坚守在农场进出场卡口检查过往的车辆人员,给符合通行条件的车辆消毒、人员测体温,同时还要劝阻出场的居民、劝返来场的访客,每次换班吃饭时他还得马不停蹄的回家给老父亲喂饭、喂药、换尿不湿,经常忙到深夜的他还坚持每天给老父亲擦拭身体、更换衣物,基本上每天都忙活到凌晨1、2点钟,睡觉也基本是和衣而卧,在父亲床边打个盹,睡个把小时就得起来给老父亲准备一天的饭菜。在这样的困难条件下他从没向领导抱怨过,卡口值班也没迟到过,更没旷过岗。父亲意外受伤时,他没有被击倒,他用自己弱小的身躯顽强的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坚持守护病重的父亲30余年,他对父亲的爱举世皆知;疫情来袭时,他却把瘫痪的老父亲留在家中,毅然决然的“逆行”抗疫。他没有说过任何高大上的宣言,却用行动默默的诠释着“舍小家顾大家”的内涵。
一线战“疫”,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从晨光熹微到夜幕降临,老黄的身影始终坚守在卡口之前,虽然已年过半百,饱经风霜的他依然无怨无悔的守护着家乡父老的安全。值班值守中,他特别照顾身边的年轻人,遇到外来车辆、人员,他总是第一个上去拦截、检查、劝返,他经常说“我是党员、也是你们的老大哥,有危险的事,我先上”。朴实无华的话语,更加体现了老黄的无私、奉献。
“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为了宝山父老乡亲的健康和安全,黄宏新和很多基层党员干部、志愿者们一起选择了逆行“战疫”,他舍小家顾大家,身先士卒冲锋在抗疫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和坚守,他是家乡父老眼中最可爱的人。
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老黄是大家眼中的“英雄”,但在家里,他却是一位“不称职”的儿子。表面坚强的他,其实内心也很脆弱,参加抗“疫”这么些天,在他心里对老父亲有说不出来的内疚和放不下的牵挂。当换班回家看到开头那幕时,年过半百的老黄不禁痛哭流涕,内心充满自责,“如果自己在家的话,父亲就不会去够水杯,也就不会摔倒在玻璃碎片上割破胸口无人管!”,30多年来,他没让父亲受过一天罪,即使瘫痪多年,父亲的身上没生过一处褥疮,可如今父亲的胸口却血肉模糊!病毒无情,人有有情!无数个寒夜中,老黄将大爱献给了宝山父老,自己却独自承受着对父亲无尽的愧疚!
从除夕至今,无论白天黑夜,无论遇到多大困难,老黄从不讲条件、不讲代价、不讲时间,他用实际行动捍卫着宝山大家园。他没有防护服,只戴着简单的医用口罩,却固执地坚守在防疫斗争最前沿;他没有响亮的宣誓,只是默默的奔赴“前线”以血肉之躯为家乡父老筑起抵御病毒的第一道防线;他没参加过誓师会,更没写过请战书,却风雪无阻的坚守在进出场卡口,用行动践行着入党誓言。
在黄宏新的感召下,农场很多的党员干部、志愿者、大学生加入了“逆行”行列,他们是宝山职工群众心中最可爱的人!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相信在宝山人的共同努力下,疫情终将溃退!待到春花烂漫时,宝山父老们依旧“亲如一家”共赏稻香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