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直面媒体生态的根本性变化,构建“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新模式。坚持内容为王,移动优先,构建数字新动能,发展融媒新业态。坚持“媒体+”“文化+”双轮驱动,打造泛媒体产业圈,推进经营多元化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统筹调配各类要素资源,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助力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布局新空间赋能新发展
近年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工作要求,充分发挥集团传媒文化主业资源优势,抢抓发展新机遇,积极参与广州市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和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开发建设,着力拓展文化产业园区多元化经营项目,重点布子“一江四点”,建设文化新空间。
集团投资新建的广报中心、广报云汇和粤传媒大厦三个项目,总投资近5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预计共可引入逾家文化创意和数字经济产业企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报社旧址大院进行更新改造,建设集自然、人文、公共服务和健康生活为一体的文创产业园区——广报阡陌间文化创意产业园。
广报中心
琶洲区域文化创意和数字产业的标杆园区
集团总部项目广报中心位于海珠区琶洲西区,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于年作为区域内首个建成园区投入使用,项目已建成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展厅,集团总部、华人文化、数字广东、电信云计算、南方人才市场和广东省股权交易中心等40多家知名文化创意和数字产业企业先后入驻,园区物业入驻率高达95%,成为琶洲区域文化创意和数字产业的标杆园区。
广报中心粤传媒大厦
新型数创文化产业聚集平台
粤传媒大厦位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内,与腾讯广州总部大楼项目、阿里巴巴华南运营中心项目、唯品会总部大楼等项目为邻,由集团控股上市公司广东广州日报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粤传媒”)投资开发。项目占地面积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1万平方米,地上32层、地下5层,是集办公与商业配套为一体的5A智能绿色文化综合体。项目于年动工,年主体结构封顶,年启动招商,12月1日正式对外发布亮相,计划于年中期竣工并投入使用。项目将建设粤传媒总部基地,引入数字科技和文化头部企业,打造新型数创文化产业聚集平台,铸造琶洲“数字经济+文化+总部”融合创新产业新高地。
粤传媒大厦广报云汇
第二CBD的文化和科技创新示范园区
广报云汇项目位于黄埔区鱼珠湾畔,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年动工,今年已结构封顶并开放示范样板层,明年下半年将作为鱼珠湾总部集聚区首发之作、率先竣工交付使用。该产业项目预计引入文化创意、文化金融和科技创新等方面龙头企业近20家,打造广州第二CBD的文化和科技创新示范园区,成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上的一颗“明珠”。
广报云汇广报阡陌间
集自然人文公共服务和健康生活于一体
广报阡陌间文创园位于越秀区人民中路同乐路10号广州日报社旧址,地处“北京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及“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规划范围。项目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园区内含七栋建筑物。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投资对报社旧址大院进行更新改造,在保留地方特点和岭南文化特色基础上,将广州日报社旧址打造成集自然、人文、公共服务和健康生活为一体的文创产业园区——广报阡陌间文化创意产业园。
广报阡陌间文化创意产业园
广报阡陌间定位于“以健康时尚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从规划设计、产业定位、园区配套、客户服务等方面对标国内一流,打造4.0版精品智慧产业园。年7月项目启动招商。广报阡陌间将发挥广州日报、粤传媒自有品牌及周边产业资源优势,通过视频直播平台搭建和内容打造吸引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入驻,实现健康及时尚创意和视频直播产业的快速集聚,进而赋能园区及周边区域的产业发展。
拓展新模式开辟新天地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引方向,广州日报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坚持“媒体+”“文化+”双轮驱动,以更加开放的理念连接各方力量,大力发展文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探索构建“新
闻+政务服务商务”的新运营模式。一批媒体融合新项目相继试水,部分项目标杆已经形成,“出圈”势头已经呈现。
媒体+智库
打造政府决策的高端智囊机构
南风窗传媒智库成立于年9月,定位于现代化治理研究的新型传媒智库,致力于建设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传媒智库。由国内一流专家学者组成学术顾问委员会,拥有良好的学术背景和出色的研究能力。与国内知名学术机构合作,定期举办国内高端论坛,发布研究报告和学术成果,是广州市重点建设的新型智库之一,是政府决策的高端智囊机构。
南风窗传媒智库举办“广州·22℃”画册首发式和美丽广州图片展媒体+政务服务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信息时报微社区e家通扎根社区,网上网下一体打通传播和服务最后一百米。年,信息时报正式启动融媒平台“微社区e家通”,联合各街道主办,以本地化、网格化为特色,为特定街道、社区的群众提供接地气的服务。目前已建立条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