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医饮食养生一饮食养生法
TUhjnbcbe - 2020/12/7 2:02:00

生活上,我们有“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无病走到老”的说法,所以说遵循中医饮食养生,人活百岁无病而终不再是梦。

《*帝内经》养生之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孙思邈特别强调指出“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遣疾者,可谓良工”,“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并称“食治”乃“养生之极术”。

所以说食疗与药疗的作用基本一致,主要体现在扶正与驱邪两个方面。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首要物质条件,但是在当今社会,因为“饮食”不科学、不卫生所导致的疾病已成为当今的主要健康问题。

一、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挑食,暴饮暴食,进食高热量等等导致的超重、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骨质疏松症等。

二、饮食卫生问题:商家谋利、冰冻食物等原因导致食物中*,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

三、劣质奶粉、毛发酱油、石蜡火锅底料、瘦肉精、*大米、地沟油、“僵尸肉”、色素世界……“问题食品”之多、涉及范围之广、造成恶果之重,已到了令人谈“食”色变的地步。

面对现在社会各种饮食问题,但是我们能不吃吗?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人不能不吃饭,但要怎么吃呢?西医的发明人,苏波克拉底先生在发明西医的时候,曾告诫全世界的医生及人们一句话:“一定要把饭当要吃,不要把药当饭吃。”,所以当下我们都需要好好吃饭。

治疗疾病的时候,特别是肿瘤患者,医院就诊,说吃西药的时候不能吃中药,或者碰到很多关于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一问患者有服中药史,然后把锅全部踢给中医,但是中医不背这个锅。要知道,常入药膳的中药有一百多种,如“药食同源”的百合、山药、龙眼肉、芡实、荷叶、桑叶、决明子、薏苡仁、赤小豆、山楂、杏仁、木瓜、枸杞子、莲子、菊花、茯苓、红花、陈皮、薄荷、桑椹、高良姜、昆布、海藻、玉竹、当归等等……。

历代医家均认为“药疗”不如“食疗”,但“食疗”不是千篇一律的,“食疗”跟“药疗”一样需要辩证,而不是盲目随从,如:

1.扶正补虚——治虚证:鸡汤治虚劳,当归羊肉汤可用于产后血虚,猪骨髓用于补脑益智等。

2.泻实祛邪——治实证:如马齿苋治痢疾,山楂消食积,鳗鱼治肺痨,薏米芡实祛湿,藕汁治咳血,赤小豆治水肿,姜汤可发汗解表,西瓜可清热止渴等。

以上两个列子均为食疗治病,但对于平素饮食,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出现很多诸如“山药粥、冬瓜皮薏米汤、虫草汤”等,甚至有人自觉自己很虚,煮汤不是归就是参的,要么就只觉得自己湿气重,三天两头冬瓜薏米汤,今天我们就简单教大家初步辨识虚证与实证的简单的食疗。

一、虚证,包括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具体如下:

1、气虚:疲乏、气短、脉虚:补气类:粳米、糯米、小米、籼米、*豆、豆腐、牛肉、鸡肉、鸡蛋、土豆、胡萝卜、大枣等。

2、阳虚:气虚+虚寒证(畏寒、手足凉):补阳类:核桃仁、韭菜、刀豆、羊肉、狗肉、雀肉、虾等。

3、血虚:心悸、失眠、健忘、易惊:补血类:猪肉、羊肉、猪肝、羊肝、牛肝、海参、当归、黑木耳、桑葚等。

4、阴虚:血虚+虚热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滋阴类:鸭蛋、甲鱼、乌贼、猪皮、鸭肉、桑葚、枸杞子、黑木耳、银耳等。

二、实证:

1、解表类:生姜、葱白、豆豉、紫苏等;

2、清热解*:绿豆、马齿苋、豆腐、石膏、芥菜等;

3、清热凉血:苦瓜、丝瓜、藕节等。

4、利水剂:冬瓜皮、赤小豆、玉米须、白菜等。

5、温里类(实寒):小茴香、花椒、干姜、肉桂、胡椒、羊肉等。

以上均是饮食养生的一些法则,之后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饮食养生一饮食养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