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医养生知识摄养为要
TUhjnbcbe - 2021/3/20 10:48:00
程少为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www.bdfyy999.com/m/

《内经》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庄子说:我与天地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就是说不论是人,还是自然界的万物,都离不开天地阴阳二气而独自存在。孙思邈说:天地之间人为贵。邵康节认为,人之所以贵者,是因为人比自然界的万物有灵性。他的灵性表现在人的眼睛能收万物之色,耳朵能收万物之声,鼻子能收万物之气,口能收万物之味。声、色、气、味是万物的体能;目、耳、鼻、口是万人的运用。体用交和而人物之道就完备了。孙思邈认为,人禀受天地中和之气,人生之前,由父精母血阴阳二气和合而成,孕育生命的开始,先由精血培助,精成而后脑髓、脏腑、躯体才生长发育。

人的体形中,头圆法于上天,足方象似土地,眼目和日月相应,五脏与五星为一,六腑法于六律,以心做为中极。大肠长一丈二尺,以应十二时,小肠长二丈四尺以应二十四气,身有三百六十五络以应一岁,人有九窍以应九州。天有寒暑,人有虚实;天有刑德,人有爱憎;天有阴阳,人有男女;月有大小,人有长短。所以人生天地之间服食五谷杂粮,水土方宜,将节失调。风寒暑湿冷热之所侵,饥饱劳逸,七情六欲有所害,虫*刀枪,外因之所伤,共为攻击,变成疾病。而治病的药物也是天地之间自然界的万物。往昔神农悯念苍生的疾苦,格物理的精微,遍尝百药,以辨五苦六辛之味,至伊尹而汤液之剂完备。*帝又创九针以治三阴三阳经脉的疾病,又得岐伯协助而针砭艾灸之法才精到完善。医经经方是关系到人们生命健康的大事,是至大至急的事情。

扁鹊说:“人之所依者形,乱于和气者病,理于烦*者药,济命扶危者医,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

所以《内经》对做医生的要求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孙思邈有大医习业、大医精诚之论。张仲景说:“凡和合汤药针灸之法,应当精思微妙,必须通晓十二经脉,营卫气行,知病所在,宜治之法。”如果乱处针药,可更增他疾以致于灭身枉死的较多,所以孙思邈告诫医生要洞晓经旨,明察人体正气与致病因素之间的关系。即内经所谓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道理,认为防病重于治病,防患于未然,不要临渴而挖掘井水,临战而铸造兵器。《丹溪心法》说: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后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人体的正气无非是人身固有的精气神,提升和保持精气神可以祛病延年返老还童,这是医经和道书里共同的说法。

养生大宗旨

在养生方面,扁鹊说:《*帝内经》有一昼夜漏水下百刻,大概一刻的时间,人有一百三十五次呼吸,这样计算起来,十刻就有一千三百五十次呼吸,百刻一万三千五百次呼吸。如此想到人生在世只是有限短暂的呼吸而已,的确可怕啊。古人憾叹时光如飞驰,为什么不用一颗平常心,一个本性善良的心态去修补后天的缺失呢?我常想一天一夜有十二时,十日十夜有一百二十时,百日百夜有一千二百时,千日千夜有一万二千时,万日万夜有一千二百万时,这是三十年的时间,如果长寿活到九十岁,只能得到三十六万时。百年之内,瞬时之间,就那么几个时间可活,如同是朝菌蟪姑那样短促,的确是不值得一提的事情。为什么还不自己及早寻求摄养之道,却还要驱驰六情,任意妄为,孜孜汲汲追名逐利,千诈万巧以求虚誉,直到年老也无休无止。

所以养生的人更要明白事理,对于名利,要做到可有可无,顺其自然。善于养生的人,把自己的心性、行为、作息、劳逸等都放在一定的尺度上来。一切都符合于天地阴阳运行之道,身心太和,心性至善,内外百病全都不生,祸乱灾害也没缘由滋生,这样就进人了养生的殿堂。如此一来就可以治理未病,防病于未然。进一步再加上服食药物,嘘吸导引,吐纳餐霞。如果再兼于善行,善行周备,即使断绝药物服食,也足可以达到长寿。如果德行不备,纵然服食玉液金丹,也不能达到延年益寿。所以《老子》说:“善摄生者陆行不遇虎兕,人*不被甲兵。”这是道德完全的结果,岂能是靠服食药饵就可以祈盼长寿的吗?古代圣贤的人,之所以置备药物服食,是为了救治帮助那些身体亏损的人。所以愚昧的人抱病多年也不行一善,沉疴缠绵,始终没有忏悔之心。嵇康说: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五个方面如果都有,虽然心里希望长寿,口里也常常持诵秘诀,吐纳导引,吸风饮露,也不能让他返老还童,最终还是一样过早地夭折。如果五个方面在内心都没有,那么诚信自然就日积月累,道德善行逐日完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这是养生的大宗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养生知识摄养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