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付忠中醫養身講座九艾灸問答
TUhjnbcbe - 2021/3/30 19:40:00

有朋友説:“付老師你寫的養身文章怎麼都是艾灸呢?有些我看得懂,有些我看不懂。"於是便有了如下問答。問:老師,我給朋友和家人做艾灸時就説這是一種鍛鍊身體的方法,根本不說是治療。這樣對嗎?答:説得好啊!鍛鍊才是主動求得健康之道,治療始終是被動的。中醫的核心就在於調節生命個體自身的元氣運行機制來治病和養身,即發揮自己本有的生生不息的元氣功能,使生命趣向於健康。過去的好中醫看病都要説,病是“三分治七分養”。而艾灸過程中患者始終需要守神養氣,這就是鍛鍊。問:那為什麼我會看不懂呢?答:因為你把它當知識和文章看,而沒有去操作啊!這些文章其實都是教大家如何自己去操作而求得身心健康的方法,確實也不是講道理的文章。其實不需要全懂,只須有信解,認真照文章所説去做,你的身心狀態自然會有改變。問:老師,我今天給孩子做艾灸時灸條突然擺動起來了,以前沒有出現過。是什麽原因呢?是不是我的幻覺啊?答:不是幻覺,如果確定不是因為手累了而抖,那就是患處(施灸處)的寒氣被排出而衝擊艾條的反應。問:老師,今天給親戚灸合谷和大椎,灸後她覺得很怕冷,而且去上厠所拉了肚子,是什麽原因呢?答:從原理上推斷應該都是寒氣排出的好現象。問:寒氣排出為什麽會怕冷呢?答:這是因為深部的寒到了體表會感覺到冷,也是因為寒氣太重,若徹底排出来就不冷了。合谷是大腸經的原穴,拉肚子就是從腸道排寒的反應。問:老師,我今天給患者做艾灸,灸的穴位沒有起泡,離穴位還有幾釐米的地方起泡了,這是什麽原因呢?答:這是因為寒氣和濕氣會從最容易出去的地方排出,而不一定是灸穴。起泡即是寒濕排出的表現之一。問:老師,失眠灸哪里?答:失眠的原因很多,要看具体情况。不過先排除過飽和過餓引起的失眠,其他類型的灸神門和太溪也都會有效。問:老師,感冒灸哪里?答:感冒一般灸风池和大椎都有效,若是积食所致可加灸中脘。問:老師,我看你原來的文章中寫到過灸中脘和關元作預防保健,而且這兩個穴位可以治很多病。是什麽原理呢?答:主要是這兩個穴位主管了我們人身兩個基本的元氣倉庫,“脾胃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而且這兩處即是古代道家講的中丹田和下丹田。這是蓄養元氣最容易下手和著力之處。《黃帝內經》有言:“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又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所以平常的保健和慢性病從這兩個穴位下手是養元氣治本的方法。問:老師,照你講艾灸這麽好,什麽病都能治了?答:艾灸也不是万能,天下本没有万能藥。艾灸是古代很常用的一種治病養身方法,現代人的體質普遍比古人差,許多古人用的鍛煉法對現代的病人來講都已沒有辦法用了。而艾灸只是這個時代比較適合於大衆的健身方法而已。但任何一種好的方法都要求我们堅持去做才会有效。

松月堂淘宝店:

1
查看完整版本: 付忠中醫養身講座九艾灸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