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小暑节气之后,广州气温持续升高,很多网友称,必须开空续命。在家避暑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通过把空调温度调低,从户外回来,更是爱喝冷饮吃雪糕、冲凉水澡等方式来达到爽一下,殊不知这种行为容易损伤人体阳气,阻遏卫气正常宣发,引起湿重。
湿气重容易侵犯人体,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群,脾虚运化不力,则容易被湿邪所困,出现一系列的胃肠道问题,有些人还可出现水肿、关节不利的症状。所以,在高温炎热的时候,也要注意防暑祛湿。
何为脾湿,先了解下脾湿可以分为脾虚湿困(湿困脾阳、寒湿困脾)和湿热蕴脾。
医院药剂科药师唐榕指出,身体困重、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不爽、舌苔厚腻为以上脾湿的共同表现,最直观的鉴别点主要在于舌苔颜色和大便情况,寒湿困脾多为舌质淡润、舌体偏胖、舌苔白腻,大便溏薄;湿热蕴脾多为舌红苔*腻,大便臭秽和肛周灼热感。
中药祛湿有妙招,对症使用才有效在高温天气,专家认为,在饮食上不宜过食辛热升发的食物,比如羊肉、白酒、芒果、榴莲等。可多吃健脾利湿的食物,比如淮山、薏苡仁、莲子、芡实、小米、冬瓜、赤小豆、丝瓜等。此外,适量运动可助提升阳气,通畅气机,祛除湿气。
——那么,用于治疗脾湿的中药有哪些呢?中医认为,对于脾虚湿困,主要以健脾化湿为治法。
常用的中药有:
①健脾又益气:白术、*芪、人参;
②健脾又燥湿:苍术、厚朴、草果、陈皮;
③健脾又化湿:藿香、佩兰、砂仁;
④健脾又利水: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等。
唐榕称,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经典药方平胃散就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四味药材组成,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的功效,主治湿滞脾胃证,现代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领域,后世根据临床应用的侧重点不同又延伸出不同的变方,如香砂平胃散、芩连平胃散、四逆平胃散等。
此外还有参苓白术散,主要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健脾、祛湿、益气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寒、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等症有较好疗效。
推荐食疗方:
(1)扁豆薏苡仁粥:炒白扁豆30克、炒薏苡仁15克、粳米60克,煮粥服用。
(2)益气健脾祛湿汤:*芪、*参、炒薏苡仁、炒白扁豆、茯苓、芡实各10克、陈皮3克、猪瘦肉克,煲汤服用。
——中医认为,对于湿热蕴脾,主要以清热利湿为治法。
常用的中药:
茵陈、栀子、白茅根、*柏、*连、连翘、金银花、生薏苡仁、土茯苓等。对应的经典药方有*连温胆汤,由*连、竹茹、枳实、半夏、橘红、茯苓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燥湿、和胃利胆、理气化痰的功效。
推荐食疗方:
(1)绵茵陈赤小豆鲫鱼汤:绵茵陈30克、赤小豆50克、炒白扁豆50g、蜜枣3个、小鲫鱼一条、生姜3片,煲汤服用。
(2)五花茶:木棉花、金银花、杭白菊、槐花、鸡蛋花各10克,冰糖适量,煮水隔渣服用。
——唐榕说,除了上述祛湿方法之外,如泡脚、穴位艾灸等中医外治法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中药泡脚
泡脚一直被认为养生的良方,泡脚时有助于加速我们体内的血液循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同时也可以把湿气排出体外。同时,还能达到调和经络气血,通达平衡阴阳,促进睡眠的保健效果。唐榕说,在泡脚的时候,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艾叶、花椒、红花、生姜等药材同煮,既可祛寒湿,又可达到升阳的疗效。湿热重的人可以用*柏、土茯苓、苦参、牛膝等药材同煮泡脚,有清热利湿的功效。
一般认为,通常泡脚的水温控制在40-45℃较好,糖尿病患者泡脚水温最好控制在37℃左右;泡脚时间不宜过久,最好在20-25分钟为宜。
——
穴位艾灸
中医认为,艾灸有祛湿、温阳的作用,如丰隆穴可有效健脾利湿,足三里和中脘穴可以强健脾胃功能,用艾条在高于穴位皮肤2~3厘米处灸10-15分钟,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
文/羊城晚报记者张华通讯员*月星
图/视觉中国(医院供图除外)
责编/张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