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中医博大精深渊源流长,作为中华民族的原创医学科学,中医药学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凝聚着几千年来中国人与疾病做斗争的智慧。弘扬中华国粹,传承中医药文化。
商丘广播电视台,医院联合打造大型音视频直播栏目《中医养生堂》每周三、周五14:30分,特别邀请医院名医做客综合广播直播间。
今天下午
医院
糖尿病科主任医师李留霞
做客FM《中医养生堂》
为大家介绍普及科学的中医养生之道
快戳视频学习一下吧~
专家简介
李留霞
糖尿病科主任医师
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曾赴上海交通大学附、医院进修学习,现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内分泌分会委员。临床工作三十余年,擅长中西医治疗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及各种内科杂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
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
《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
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
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那么,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哪些?
冬病夏治的作用机理又是什么呢?
小课堂
冬病夏治的方法
由于虚寒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常常是在冬季发作或加重,而在夏季缓解或消失,如果在夏季能够在此类疾病相对处于缓解期的时候给予治疗或预防措施,有利于减少或减轻冬季的病证,这正是中医“既发之时治其标,未发之时治其本”之治病原则的体现。夏季虚寒性疾病病情较稳定,针对“虚”采用“补”、针对“寒”采用“热”的治疗方法,如内服温补药物以扶助正气,驱逐寒邪;采用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外治方法温通经络、散寒祛邪,都可以达到扶正祛邪、促进疾病好转,以期收到“治病求本”的疗效。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根据穴位的主治病证,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药物注射、艾灸、埋线、刮痧、拔罐,或内服药物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措施为三伏天的药物穴位贴敷(即天灸疗法,常采用具有温通功效的中药组方制成贴敷药物),因其疗效明显、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用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发现,在夏季的三伏天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疗效显著,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根据具体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分别于三伏天各敷一次。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以机体自我感觉可以耐受为度,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同时可配合辨证施治的中药内服等治疗措施,冬病夏治的疗程最好连续应用3~5年。
冬病夏治的适应证
(1)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2)风湿免疫性疾病
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3)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4)耳鼻喉科疾病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5)儿科疾病
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6)慢性皮肤病
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7)内分泌紊乱及妇科疾病
失眠、月经失调、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并发胃肠轻瘫,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
(8)其他
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冬病夏治的禁忌证
药物穴位帖敷禁忌证
(1)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
(2)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患者。
(3)孕妇。
(4)体制壮实易上火之人。
冬病夏治的注意事项
(1)药物穴位帖敷后如有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感染。敷贴4~24小时后,局部若有发痒发热,皮肤发红为正常;若皮肤出现水疱,涂烫伤膏或紫药水,敷贴24小时内患者禁用冷水洗澡,不曝晒。
(2)慎食寒凉肥甘滋腻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影响治疗效果。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易伤脾胃,影响消化,易导致阳气不运,变生它病。
(3)冬病夏治包含了中医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证的具体表现辨证施用。
冬病夏治的关键在于养阳,像吸烟喝酒吹空调熬夜等这些不良习惯都是对阳气的一种伤害。
编辑利华审核袁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