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C导读
◆8月6日晚,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柏灿走进新华社“快看”快手直播间,做客《神奇的中医》第三期——“冬病夏治,伏天养阳治未病”直播节目。杨教授从“冬病夏治”的原理、适用对象、“中医养生”的食疗方法以及秋季养生的重点等四个方面与在线观众进行了分享。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柏灿
何为冬病?如何夏治?
近年来,冬病夏治已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养生方式。冬病夏治基于《*帝内经·素问》中“春夏养阳”的理论。春夏之际,自然界阳气升发,人顺其而养生,护养体内阳气。那为何要养阳?“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虚者体弱易病。寒湿容易入侵人体,这也是“冬病”的根源所在。
简单来说,冬病夏治就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观念来调理身体。夏天是天之阳旺之际,也是人的阳气、经络血气流注最旺之时。借天阳,助人阳,二者携手共退阴邪,温阳驱寒除湿。
哪些人/疾病适合冬病夏治?
杨柏灿指出,冬病夏治尤其适合阳虚状态的人,这类人常有面色苍白、畏寒怕冷、经常性腹泻等表现,此外也适合一些实寒、寒湿状态的人。儿童的体质,则与遗传基因有关,有些父母本身体质偏寒性,有可能其后代也是寒性体质,这些人在夏季也可以适当地用一些温养的方法来改善体质。
中医养生宜食补
三伏天湿气极盛,湿性重浊,易与热结而湿热交蒸,湿遏热伏,汗液难以蒸发、排泄。湿邪最易伤脾,常使人四肢发软、胸闷、食欲不振。且湿热下注,可致肠炎、痢疾等疾病。因此,杨教授建议,此时饮食应以清淡为主,有营养、易消化,忌生冷油腻。
夏季食补,以下两种食物尤其合适。
第一,生姜。民间对它的评价很高,因为姜本身就有一个防疫的概念。为什么特别强调在夏季要食生姜?因为生姜是温热的,温热的药物是散寒的。冬吃萝卜,夏吃姜,这是从导致疾病的根源来养生治疗。
第二,山药。山药是非常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