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人员对中医药文献、中医经典和中医药文化的学习,提高对经典理论的领悟与应用能力,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上海市中医文献馆联合主办的“中医药文献硏究与利用高级研修班”于年5月16-19日在上海召开。5月17日何裕民教授受邀出席,为学员讲授《从中医药治疗慢性病说起》的专题讲座,深入探讨当下医学中国格局如何应对慢性病这一难关。
讲座期间,何裕民教授分享了中西医治疗在急性病和慢性病领域各自的优势。西医学主要讲究“征服和对抗”,在急性病领域,西医学的确拥有很大的优势。而如今困扰人们健康问题的80%都来源于慢性病和非特异性传染性疾病,这正是中医学的优势领域。
中国卫生部报告:慢性病是中国头号健康威胁,致死率超过80%。
《柳叶刀》预测:如果不积极应对,慢性病泛滥对中国经济和社会产生巨大负面影响。由此可见慢性病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难题,想要应对好慢性病,先要了解慢性的发病特点:
1病程早期常发展缓慢2初期可无任何典型症状3发病及恶化大都与生活方式有关4病理进程难以预计5虽内在病理急剧恶化,表面症状可很平静6如果有疼痛或功能障碍存在,可能是持续性的7生物学检查结果常与并发症或疾病进程关系不大8自我感知的症状严重程度常与实际病理损伤并不成正比9病情轻重程度或进展快慢常受制于自我情绪及环境等因素10慢性病多数不可治愈慢性病多数不讲治愈,但是可以控制。中国医学讲究天人合一,很多慢性病都和生活方式有关,用“征服和对抗”的方法显然不合适,中医学讲究“调整和适应”,因而在慢性病领域上中医学在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讲座期间,何裕民教授分享了一组关于癌症患者的真实数据,何裕民教授曾收治例胰腺癌患者,其中有无法手术的高龄胰腺癌患者余例,这些患者仅采用中医药治疗,一年生存率达到了53%,三年生存率达到了20%,五年的生存率达到了10%,而在国际范围内,胰腺癌没有手术的生存率几乎为0,数据证实中医药在应对癌症这个慢性病上已颇有成效。
中医治疗慢性病还不仅仅在肿瘤一个领域取得了成功,针对另外一种慢性病“阿尔茨海默症”也初显成效。何裕民在几十年的诊疗过程中发现,很多患者熬过了肿瘤这一关,却没逃过阿尔茨海默症的折磨。
何裕民教授在讲座期间分享了他的硕士生弟子孙娜娜医师在门诊收治的一位中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案例。在最初接诊时,患者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只有12分(中度认知障碍),患者经过几个月的中医药针对性治疗后,认知状态有了明显提高,复诊时MMSE智力状态检查量表分数上升到了23分(轻度认知障碍)。显然中医药针对这类慢性病的治疗相比西医学的“对抗和征服”治疗更具优势。
何裕民教授坦言,现在是发展中医最好的时机,也是最后的契机。中国模式的医学能否将“调整和适应”发挥到极致,以便在今后的健康事业中更好的发挥作用,需要医学工作者充分发挥中国模式医学的优势,做中国医学创新发展的推动者,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本次讲座聚焦国家卫生健康重大问题,为今后一段时间的医学发展带来了启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