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果想真正的学习好中医药,就必须认真学习一些阴阳五行的知识。不然,你学习几十年也枉然。
因为,在《*帝内经》《伤寒论》等一些名著中均用阴阳五行的盛衰,隐喻人体的五脏六腑。
当你真正的明白自然界的阴阳五行,才能够领悟人体的阴阳五行。才可以撑握真正的要领。
《伤寒论》中三阳占了三分之二的篇幅,可见张仲景对阳气的重视。可是三阳中太阳阳气最多,发发汗就可以治疗。
为什么阳明的阳气只有二阳,比太阳阳气少了一份,为什么必须用泻下方可治疗,而且是猛药。
少阳又是为何怕汗.吐.下?这些都是我们所需要真正了解的知识。
如果,我说从早晨到十点左右,这么长时间为太阳,天气虽然热。但你可以喝一壶水就可以止渴。太阳性溫。
从十一点到下午三点,这段时间相对太阳时段短,你喝三壶水不见得止渴,这是阳明之阳性巨热。
下午三点到黑冬天也就一个多小时,很容易感觉冷,所以,为少阳。少阳怕汗吐下。
我们学习这些知识,必须面对一个特殊的问题?人体血液。血液的特点,寒则凝。热则瘀。
最简单例子,我们常会看到一些动物的血就是这样。把刚接下鸡血放一边,一会就不会流动,直接放入开水凝固更快。
其实我们治疗疾病也是用中药的寒热之性,来对应人体的寒热之性。寒者热之,热则寒之。
辛升苦降,酸柔甘缓其实都有对应的脏腑五行。只有真搞懂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学习中医药,简单而实用。
不要把中医药神秘化,其实很普通。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实践,三五年即很好了。只要路走对了。
如果用了错误的方法,一生也学不好。这就是古代很多名医,半途学医留名千古。很多人幼时学医也是一般的道理。
说明白了通了阴阳五行,有了悟性很容易学医。民间有“秀才学医,鸡窝掏鸡,”何其简单为什么?因为《易经》是五经之首。
秀才必须学习四书五经,《易经》岂能不学?
个人只是中医爱好者,谈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