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学中医可以学到很多不生病的方法
TUhjnbcbe - 2022/11/9 21:21:00

越是学习中医,越是启发我思考,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的理解是,唯有利他而已。

学习中医多年后,我慢慢地体会到,中医不仅是医术,还是哲学,而且中医里有关于人生的哲学。我正受益于中医所内涵的哲学,我愿意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与读者分享。

人活着,总会思考一些问题。比如,人为什么活着?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人活的着意义是什么?……无穷无尽,似乎都没有答案,或者说没有标准答案。

作为一个中医人,我是如何思考这些问题的呢?受中医理念影响,特别是是受《内经》的影响,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极大的改变。

我的理解是,中医里有很高明的哲学思想,其所包含的积极活性因素以及蕴含的生活智慧,对于我们现代生活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学习了中医之后,我知道了当面临挫折时应该如何快速重新振作,重新认知,重新找到个人的人生坐标,发愤图强,适应现实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中医里有哲学

中医是生活中的学问。中医不但能在生活中帮助病人康复,同时,中医还是生活中的哲学。比如,天冷了要穿衣,这本来就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似乎不需要思考,可是如果真的去思考一下,才知道,这符合天地之道。因为冬天,阳气闭藏,我们要养阳气的闭藏,就要“勿扰乎阳”,而避寒就温即是必要的途径。这是顺应天地之道的行为。在中医里,冬天避寒就温已经不仅是养生的方法,而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了。

再如,人人都想健康,都不想生病。如何才能不生病?中医里就有不生病的方法。《内经》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有人会说,这么简单,这是骗人的吧。可是,真有人能做到吗?事实上,几乎就没有人能做到。这么简单的一个方法,效果这么好,却没有人能做到,这未免有些不可思议。一般来说,我们都畏惧困难,希望不生病的方法越简单越好,就怕太复杂了,自己做不到。可是,真要简单到了极点,却又不是人人可以做到的。这很矛盾。大概,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人性就是这么矛盾着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总是不喜欢费脑筋去深入思考一些周围的事情,即使这些事情那么简单。可是,一旦真的去思考,才会发现,原因其中另有乾坤。

比如,健康、生命、疾病、医疗、康复、痛苦、快乐、幸福……,这些都是哲学命题,都是如此地贴近于我们的生活,又是如此地缠绕着我们,每一天每一刻,我们都离不开这些命题。

二、中医教我要“少欲”

中医里不但有生生不息的精神,也有人生少欲的观点。

《内经》有言:“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生生化化,品物咸章。”天地大德,生生不息。中医禀承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万类生命的本原。一阴一阳之谓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地以诚生万物,生而“不有”、“不恃”、“不宰”,创造却不占有,这正是天地大德的体现。我的体会是,多思创造少思占有,多思奉献少思索取,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正是中医哲学里的高尚思想。

《内经》讲:“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神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自朴。”这不但是活成百年天寿的方法,也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指导原则。

人生本来就是天地的产物,人要生存,就要劳作,取得生存所需的种种利益,这是人本能的体现。老子称此为“素”,名之曰“朴”,《内经》亦称之为“朴”,这是人生最自然的事情。反之,若逆了“朴”,就是“欲”。人间之所以有纠纷、冲突,之所以有疾病,无不是人的私心太重、私欲太多造成的。为此,《内经》主张“少欲”、“精神内守”,这与老子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理念是一致的。

满足贪欲的方法越多,欲望就越强烈。欲望无穷,我们在满足欲望的过程中所受的痛苦也越多,也就越容易患病。

我自己体会,越是学习中医,内心越静,欲望越少,越容易满足,感觉越少痛苦。我努力在保持必须生存条件的前提下,尽量排除非分享受的欲望。这样不但更幸福,而且,更健康。我们都追求健康,却不知道,无尽的欲望才是影响我们健康的最大的敌人。

三、中医教我如何做人做事

我之所以勤于写作中医文章,我的目的即是围绕人生中关于健康和生命这一主题,以微博或长文的形式,广泛思考。希望其中有能帮助我们健康起来的观点,或者有能让我们快乐起来的论述——只要是大家因此而获益了,我就很开心。

我学习中医、实践中医、思考中医、写作中医,至今已经三十年了。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中医人,应该有利他的精神。为什么这样说呢?

就我而言,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我,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孩子成长为一个中医博士,我学会了一点医术,算是受益了,那么,我应该反哺社会。这是感恩,也是做人的责任。

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是天地的孩子,人就要顺应天地。一方面,我们要健康,就要跟着天地走。天地春天阳气生,夏天阳气长,秋天阳气收,冬天阳气藏,我们的生活、饮食、起居也要顺应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样就能借天地之力,顺之则生,逆之则病;另一方面,我们要活的更幸福,我们的心理和行为就要顺应天地之德。天之大德在无私无欲无求,地之大德在宽容、心量大,厚德载物。我们每个人都是禀承了天地生生不息之大德而活着的,我们都肩负着顺应天地之德的使命。所以,要想活的有出息,就要努力跟上天地的步伐。人人都要修养身心,让自己的精神境界去符合天地之德,这样亦是顺应天地之道。

《弟子规》讲“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中医是仁术,中医人最有慈悲心和仁爱心。越是从事临床,越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我相信,这是一种正能量,是符合天地之道的,是善的传承。

作为中医人,要有三个自信,一是民族自信,二是文化自信,三是中医自信。我的心中有着坚定的三种自信,目前我正在老老实实地走纯中医之路。因为纯中医之路符合中医理念,最能体现中医所内涵的天地之道的精神。我自己的感悟是:越是纯中医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纯中医的,就越符合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

以上这些,都是人生哲学,虽然关乎健康与生命,但都与中医相关。我相信,人心与天地之心是有着对应关系的。受物欲的影响,人心偏离了天心,甚至远离了天心。但是,如果能好好地修心养心正心,那么,慢慢地就能让人心靠近天心。一旦当人心与天心相合时,就是真正的“天人合一”,这是真人的层次,也是我们每个人此生所致力于努力的方向。

天地有道,这个道即是真理。人心能真正认识真理吗?我认为,能。正如宋明理学家所谓的“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致良知”。人心是变化着的,也是有无限可塑性的。虽然,从理论上证实或驳倒人心与天心究竟有没有对应关系,但从文化自信和中医自信来看,显然,人心与天心是有对应关系的。这其中的核心理念,即是“天人合一”。

人活着,为什么?我的理解是:人活着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付出。不管活的多长,只要能利益他人,那么,活着就有意义。一个人的价值在于利益别人多少,而不是自己得到了多少。因为助人为乐,快乐让人心气和畅,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和则五脏六腑皆和,因此可以获得健康且幸福。由此说,利人即是利己。

中医不是宗教,但中医让我产生信仰;中医不是科学,但中医的智慧远超今时科学;中医不是哲学,但中医内涵关于生命的大智慧。我认为,每个中医人都是最理性的人,并且处于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中医本身蕴藏着极深的哲理,中医对于宇宙和生命的洞察,有着独到和深刻的发现。越是学习中医,越觉其中有道。

中医人有没有属于中医的信仰?当然有。中医的信仰天地之道,这个道即是阴阳。《内经》明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我自己体会,中医之道博大精深,其中有无限趣味,让人心生欢喜。每个中医人,都必然是对中医有信心的人。信心源于哪里?我认为,源于对天地之道的感悟和信仰。

中医里有哲学,中医人也都是哲学家。学习中医、实践中医、感悟中医,从中医里体会人生哲学。我认为,中医里的哲学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我们以中医为职业,那就不妨去热爱中医、享受中医。我的体会是,中医让我找到了人生的快乐与幸福。自觉此生很荣幸,很明智,我居然选择了中医。(董洪涛)#百里挑一#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中医可以学到很多不生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