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应秋先生是我国有名的中医大家,在新中国只要提起中医学术史、中医教育史就绝对少不了任应秋这个名字,他是中医学界的一面旗帜,是当代中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学中的标志性人物。
任应秋先生不止在中医方面颇有建树,他还是集文、史、哲、医于一身的大家。
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下任应秋先生,看看他坎坷的求医之路。
任应秋先生是四川江津人,在他4岁时就进入到私塾学习,后来又到江津国学专修馆学习经学,并且得到了廖季平大师的亲传。
经过14年治经学的学习,任先生在治经学、史学、子学、训诂学、考据学、目录学等方面都拥有了深厚的功力,这些基础都为他今后研究中医学奠定了文学方面的根基。
17岁的任应秋从江津县国学专修馆毕业后,就开始走上了学医生涯。他的祖父专门为他聘请了当地有名的老中医刘有余先生到家为他教授中医典籍,还设立了济世诊脉所,一方面为当地百姓免费看病,一方面让他可以多多积累临床经验。
后来年任应秋到上海中医学院读书学习,学习期间他向沪上名医请教,受惠颇多,也开阔了自己的学术眼界和知识领域,使得学业大进。
次年,抗日战争爆发,无奈之下,任应秋又重返重庆,在重庆开设诊所,接诊看病。之后他任教于重庆中医学校,后于调任到北京中医学院任都,到了年在北京逝世,终年70岁。
解放前南京国民*府很是歧视中医,任应秋先生为此发表了《教育部不准中医学校立案是何道理》的文章,为发展中医事业大声疾呼。任应秋先生不仅为中医的发展摇旗呐喊,而且身先士卒,一心扑在中医事业上。
在他从医的50余年里,他将中医古籍进行整理,创立了中医流派学,提出了中医流派的肇始并不在金元时期,而是起自于先秦。
对中医学流派的研究给出了新的见解,在他的影响下全国各地掀起了研究中医学术流派的热潮,是名副其实的学科创立人和带头者。
任应秋先生始终坚持中医学术中不仅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有自身完整的知识体系。他十分重视对中医典籍的学习和研究,倡导学习中医古籍,打好中医理论的基本功。他认为中医学今后的发展要对理论进行继承和创新。
他一生著有专著40余部,编撰论文多篇,系统性地介绍了中医典籍中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相关的温病、脉法、方剂、针灸等方面的知识和领会学习的方法。
后来这些内容又被重新编辑,改名为《学习中医典籍七讲》收录于《任应秋论医集》中。
此外,任应秋先生还著有《五运六气》一书,是素问七篇大论的主要内容。本书一半是作者学习的笔记,一半是讲演稿的整理,非常适合中医爱好者,初学者学习,参考。
在任应秋先生临终之际,他将他一生收藏的多册书籍全部无私馈赠给了北京中医学院图书馆。
任应秋先生高尚的医德医风,崇高的敬业精神,给行业的人们心中树立了永久的丰碑,他的著作如果还未曾拜读,真乃人生之憾。
阅读以下文章,你将收获更多
针灸大师承淡安,“澄江学派”创始人,一生致力于针灸绝学的复兴
中医奇人李阳波,被誉为“中医界里的CT机”,他的一生你了解吗?
陕西名医王三虎,善用古方治今病,被业内称为“经方抗癌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