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风为百病之长”,其生命感应性,有寒热温凉燥湿之异。不同季节,风有风寒、风热,燥湿相兼可能各不相同;不同年份,风有偏热偏寒差异。春风温和,夏风暑热,秋风凉爽,冬风凛冽,此其常,是自然时空节气的常态。如果非其时有其气,生命应之而调节,能够顺应则不病,不能顺应就病。因此,即便在非典流行的极盛时期,身处同一环境,有人病,有人亡,有人安然无恙。
中医养生,生命的感应是多方位的,外感应寒暑昼夜、人文影响,内感应五藏气血、经脉筋骨,“神机”做出适当而适度的反应性调节,饥而饮食,困则睡眠,遇喜事就高兴,有压力就劳神。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应日月,生长壮老已各有不同,感应性和反应性调节皆是生命之本能,目的在于顺应自然时空,适应人文社会,在服从自然选择的前提下,保持生命健康长寿的“平人”状态。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生命不仅因感应而反应性调节,而且能够感应反应性调节。倘若反应性调节失当、失度,“神气”感应就会出现不适感。如饥而食是反应性调节的,食过饱而伤的不适感是自我感应的;寒而衣是反应性调节的,衣而热的不适感是自我感应的。长期“饮食自倍”,不知节制,则“肠胃乃伤”,一味“膏粱厚味”,难免“久而增气”,“足生大丁”。不适感是“阴阳神气”的反应性调节不当,是生命机制可能出现问题后的客观反应。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病人常常因为不适感而就诊,如果把不适感排除疾病之外,很可能延误病情,失去最佳治疗时期。有没有湿热病,不取决于外界环境的温度与湿度,不在于有没有实验室证据,也不在有没有影像学结果,而在就诊病人的生命反应性,不适感是重要的生命证据。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湿热存在天地间,只要是活着的人,只要是有自主意识的人,恐怕都感受得到自然之湿,感应得到气候之热,根据个人的感应,“阴阳神气”相应进行反应性调节,以维护生命的平和状况。湿是水之气,热是火之气,自然存在的湿与热,是地球之水、太阳之火转化而来的自然之气,可以度量,如湿度,如温度,但对生命的影响,如同风速一样,并不因为度量的高低而统一病与不病的标准,温度与湿度的计量无法形成湿热病的标准。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同样的湿度和温度,有人“阴阳神气”的反应性调节适当、适度,生命的时空顺应性好而不病,有人“阴阳神气”的反应性调节失当、失度,生命的时空顺应性差就生病。就是生病之后,有人可能湿重于热,有人可能热重于湿,有人可能因湿化燥,有人可能湿胜阳微,湿热病的具体病机性质,也是因人、因时、因地,甚至因治而异的。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从阴阳时空角度看,生命体赖湿、热生存,没有湿,万物不荣;没有热,万物不能生、不能长。天地间湿、热太过,危害了生命的“阴阳神气”,脾胃运化阻碍,生命与外界的“气立”关系受到影响,就成了邪了。(过与不过,不是度量标准的,而是生命感应的,是个体生命的反应性调节能力决定的)生命体内也有湿、热,正常状态湿为水津,流动不息;热为少火,可以生“气”,长养形体藏腑,如果生命的气机、气化发生障碍,水津停滞就会化而为湿,少火过亢就会化邪为热为火。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作为病邪,湿热是生命反应性调节异常的结果,虽然西医的某些传染性病,和中医湿热具有类似性质,湿热可能与某些病*、病菌存在一定联系,但目前恐怕还没有实验室的证据,可以确定哪些病*、病菌就是哪种性质的湿热病邪,何况,湿热病邪,不仅仅见于外感,内伤杂病也十分常见,是无法与实验室的东西画等号的。因此,已病还是未病,是湿热病还是其他什么病,辨证论治不能按照实验室指标按图索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