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知识:“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那么,中医与清明有何渊源?需要注意什么?如何治疗?下面成都普济中医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
医院知识一:中医与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思是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寒气生浊,热气生清。”就中医来讲,清明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中医认为,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从中医角度来说,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很大的好处。因此,建议大家穿着宽松衣服多到空气清新之处,如公园、广场、树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做操,应该尽量多活动,使阳气增长有路。
医院知识二:清明时节要注意什么?
1、要注意养肝
清明主要是扫墓祭祖的季节,是对那些亡灵的祭奠,外地儿女都要想方设法赶回家乡去祭祖,所以难免舟车劳顿,导致体质下降,再加上祭悼故去的亲人,难免心情也会比较沉重,也非常容易导致情绪的激动,这些都会让我们的肝脏负担加重。所以,清明时节要注意保护我们的肝脏,回乡祭祖也要少饮酒,少吃一些过于油腻的食物,还要避免熬夜和宵夜。
清明节要多食“柔肝”食物,饮食宜温,以清补为主。因为正值肝阳上升时节,可多食荠菜、山药、菠菜、银耳、大枣等。五脏里边,肝在季为春,肝在春季对人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肝有生发的作用,调节气机,清明之际,人体肝气旺盛,若肝火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的影响,妨碍食物正常的消化吸收。普济名老中医特别提醒:慢性病人要忌口,少食发物,如海鲜、桃、韭菜等;清明时节适宜选择具有疏散风热、清肝利胆功效的中药代茶饮,如蒲公英茶、菊花茶、清肝茶等,养肝利胆、疏通经脉,散发寒
2、要调整情绪
春季养肝正当时。在阳气上升的季节,要通过调整饮食起居、涵养情志,调整情绪,既不要暴躁,也不可过悲、易怒。要学会保持平和、愉悦的心情,增强个人修养,不必为一些小事去自寻烦恼。走出家庭,融入自然,和朋友在一起,共同去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自然有利于我们身心的调整。
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缅怀先人,寄托哀思。当看到亲人的墓碑,许多人难免睹物思人,悲痛万分。此时此景,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不过,悲伤过度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很严重的,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控制情绪,以防旧病复发。另外,春季又是多种精神疾病的高发期,加上清明扫墓容易使人情绪低落、抑郁,诱发精神疾病。因此,清明前后人们不要过于悲伤,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舒畅的心情。
3、要注意起居
古人强调:“人卧血归于肝”,主张春季应“夜卧早起”,尽量少熬夜。尤其是青少年和中年人,一天要保证睡眠要达到8小时,60岁以上的老人要不低于6个小时。尤其是女性,更应该少熬夜,保证睡眠,以防止肝郁血虚的发生。清明时期,人体肌肤腠理舒展,五脏六腑因内外清气而润濡,宜多到户外运动。春季容易犯困,适当睡眠可消除疲劳,对健康有益。一般情况下,在春季成年人一天睡7-8个小时就足够了。
4、要适度运动
清明,是重要养生节气。清明,上清下明,即,天空清而大地明,此时养生保健重在与自然同气相求。清明时节,人们应有意识地顺时而为,调整作息,早点起床,尽量把作息时间向前调,早起后积极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不仅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还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抗病能力。清明除了扫墓祭祖,还有踏青、放风筝、插柳……运动以轻缓柔和为主,动中有静的八段锦、太极拳等是很合适的锻炼方式。
医院知识三:清明时节中医治疗!
1、中医中药
清明时节的气候特点是多雨阴湿、乍暖还寒。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据个人体质状况,选方用药,配合饮食起居养生指导,效果更佳。
2、拔罐、刮痧
拔罐刮痧,也是健脾祛湿,解除上述症状的不错选择。“百病皆可发痧”,清明节拔罐刮痧,可以顺应春季特性,推陈出新、疏通经络,升发体内的阳气,疏泄肝气,祛除湿邪。
3、穴位按摩
可用指腹在涌泉穴穴位上轻推,也可直接在穴位上轻揉,还可用整个手掌在穴位上擦。按摩时用力要轻,每次四五分钟,早晚各一次,效果良好。还可以按摩内关穴、风池穴、足三里,配合敲打胆经。通过按揉这些穴位能很好缓解头痛、眩晕、嗜睡乏力等症状。
以上就是医院给大家分享的三点养生知识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了解更多中医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