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时或员工放弃原有职位、转入新的工作环境时,总会感到很不安。
由于存在着这样一种“无依靠感”,我们在无意识中就会向周围的人学习。无其是对于那些先进入单位的人,会去模仿他们的做法。即使你认为自己没有这样的情绪,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传染。
可能有人说:“这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先进入单位的人富有经验,当然要向他们学习。”;也可能有人说:“前辈没什么了不起的,我就是我,才不会学习他们。”
但这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决定的。学习或模仿既可能对一个人非常有利,也可能最终给他的一生带来极坏的影响。对于新人来说最为致命的就是缺乏判断力,不知道哪些该学习,哪些不该学习。
为了避免“感染病*”,希望大家注意下面几种人,不要成为其中的一员:
一.
推卸责任的人
有些人一旦碰到做不好的事,就立即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比如做销售却总是卖不出产品,他们就会说:“这是因为工厂生产不出像样的产品。”;工作进展缓慢他们则会说:“从前面的人员开始,工作进展就一直很缓慢,所以不是我的责任。”或者说:“这是因为我的上司没用。”
本来中坚员工就容易在很多方面对自己的上司或老板抱有批评的态度,到了晚上往往一边谈论上司一边喝酒,还常常议论他们在经营中的失败。在某种意义上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是对公司归属感的表现。
批评上司当然是可以的,但是,把“上司不行”作为自己没有工作热情的借口,将自己的行为正当化的话,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上司不行是没办法的。”这种观念的根源来自于封建的无力感:他们把自己贬低为公司的佣人,认为“胳膊拧不过大腿”。在现代的组织中,老板、中层领导以及普通员工的关系不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一种纵向的分工,这与生产、销售、财务等横向分工几乎是完全一样的。老板也好、领导也好,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他们只不过是在职务上的分配而已。
如果老板不行,中层领导就应该团结起来,奋力填补空缺;如果中层领导不行,普通员工当然就应该弥补这个部分。这才是所谓的“团队合作”。
公司这个集体,正是由不完美的人集中在一起齐心协力、互相克服缺点、向社会输送产品并提供服务的地方。因此不论什么事情,都不能把责任推给别人。
另外,如果看到那种逃脱责任的人,就应该想:“啊,这可不是好事。”因为那种人是很危险的。
二.
不会汇报工作的人
日本小说家松本清张在他的小说《空白的忧虑》中有这样的内容:
在地方城市的一家报社里。名叫植木的广告部部长早上阅读本社发行的报纸,发现下面广告栏里占有很大版面的新药“浪气龙”的广告上方,讽刺性地大幅刊登了“因‘浪气龙’中*而死”的报道。
这样一来,报社就会失去提供“浪气龙”广告的大厂商顾主,而且给报社招来生意的广告代理商也会丢尽颜面,从此可能彻底不再光顾这份报纸,那么主要依靠广告收人的这家报社也就有可能陷入倒闭破产的境地。
广告部部长植木想方设法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但报纸每天都准时地送到代理商那里去,所以看到报纸的代理商先向报社发难了。虽然经过调查后知道是报道有误,但再进行修正也已经没什么用了。
植木部长总是落后一步,自己想尽了办法也无法收拾残局,广告见报之日后的第六天他终于向专务董事作了汇报。但由于出现了这样严重的失误,再加上连续失去了信任,广告代理商根本不予谅解,等专务董事亲自出马时已为时过晚,最后为了向“浪气龙”厂家表示道歉,让植木部长作了“替罪羊”,将其解雇了。
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将自己的某些过失隐瞒下来,人们就会因为搞不清是谁做的而引起混乱,等到最后知道是谁的所作所为时,大家不仅会在意过失本身,还会因为犯错误的人有“尽量息事宁人”的想法而更加生气,从而伤害了感情。
相反,如果自己认真地去赔礼道歉,解释情况,那么在你说出“无论如何我们会赔偿,请多多关照”的时候,对方大多会体谅你的诚意和努力。
发生了不好的事情,一定要立即汇报,然后与上司一起立即研究相应的紧急对策,我认为这是最为正确的做法。
汇报工作时要注意六个要点,也被称为“5W1H”,即:
为什么(WHY)
什么时候(WHEN)
在什么地方(WHERE)
谁(WHO)
做了什么事(WHAT)
如何做的(HOW)
这些要点可以编个顺口溜:
何时与何地,何人做何事,如何又为何。
记住了这些,就能很快熟练掌握汇报的方法,既抓住了要领,又不会遗漏要点。
比如,下面就是一个例子:
“昨天下午,总经理不在的时候(WHEN),某某公司的王总(WHO)给我们办公室(WHERE)打了电话。问后天上午十点能否见面(WHAT)。我想这可能是有关之前的事情(WHY),所以对他说明天给他答复(HOW),我们应该怎么答复他呢?”
三.
“未老先衰”的人
有时会碰到这样的人。
他工作很出色,虽然年轻却充满自信,即使别人说“考虑一下这个问题怎么样”,他也不会谦虚地倾听,或者只是礼貌性地聆听别人的谈话,圆滑地随声附和,内心却在说:“什么啊,这种事情我最熟悉了。总之按我想的去做就没问题。”
可以说人在年富力强并且对工作充满自信的时候是最幸福的。还没有丰富的经历、没有经受过挫折的人出现这种自信过剩的情况,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是人们在拥有过多自信的时候也迎来了最大的危险。没有自信就干不了工作,可一旦自信过头,往往同时会失去可塑性。原因在于,人如果不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将停止成长,走向一成不变的状态。
从这点来说,越是在对工作没有充分自信的阶段,人越会进步。例如,刚进人公司不久的员工,他一定会为了尽早适应工作而拼命努力。即使成了中坚骨干,在就任完全不曾接触的新职位时,他也会非常紧张,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经历各种尝试和错误。
“感觉自己不完美”的时候,正是形成新的自我、完成飞跃的时期。认为只有自己的做法正确,无法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时候,那么不论他是三十岁还是三十五岁,都意味着这个人已经“过时”了。也就是说,他已经未老先衰。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失去了感受性,人就走到了尽头。周围的人即使承认他的实力也会认为他是个令人讨厌的家伙;而他则认为自己一个人也可以把工作做好,于是他渐渐被孤立起来。
年轻时代狂妄自大的人到了三四十岁大多会遭遇非常艰难的局面,有人认为他们在碰壁后不得不重新开始思考,因此没有必要太担心他们,但是不管怎么说,在失去感受性的期间,他们的成长就是停滞的,这是事实。
人生不能重活一次。如果对工作有了自信,就要马上慎重地检讨自己是否掉入了上述误区,要想自己活得没有遗憾,就必须这样做。
四.
做不好联络工作的人
当其他人或其他部门将某件事情告知自己,或自己知道了某件事情的时候,头脑中要不停闪现“这件事情必须转告谁”,并立即传达到必要的各个地方,不论身处什么职位,只要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养成这种工作习惯都是重要的基本要求。
但联络迟钝的人却很懒惰,做不好这些事。他们经常对接到的信息不加处理,或者想以后再转告别人却不知不觉就忘掉了。总之他们一点都不勤恳认真。
只要存在着一个不认真联络的人,周围就一定会有人遭殃。公司内发生的部门间纠纷大多是源于“为什么昨天没跟我们说”。由于联络的不及时,某个人原来准备好的事情就必须重新来做,或者在外部的人面前特别丢脸而不得不辛苦地收拾残局,甚至给公司带来严重的损害。总之,疏于联络的人,是所有员工的敌人。
这一类型的人有很多种。有些人粗心大意,非常靠不住;有些人太埋头于自己的工作,对自己周围的人和事视而不见,属于“睁眼瞎”;有些人长期从事不需要濒繁联络的工作,没有养成汇报联络的习惯;更有甚者,对公司内部的组织不是十分了解,因此连应该向谁转达信息都不知道。
但是,做不好联络工作的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自我本位,不体谅照顾他人。如果忘记了联络,或者联络不及时,肯定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做好联络工作,说到底就是让别人的工作更方便。认真进行联络,使周围的入能够轻松地工作,这样周围的人就会记住自己的好处,最终自己的工作也会得到方便。
前面列举的一些人都是平常在职场上经常见到的几类人,正像最初我们谈到的,如果认为什么都可以向前辈学习,即使错了也没关系,那就麻烦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现象。
但是我想,新员工即使明白前辈有些地方是不好的,也没必要特别批评他们。当然批评也是自由的,但应该学习和掌握的东西应该也有很多。我想首先应该集中在这些方面。
做不好某项工作是有特定的原因的,有时尽管本人非常努力了,还是没能取得相应的成果。
因此,希望大家严于律己,工作中要为了有利于他人的目的而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