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北京日报创刊70年纪念特刊为党而生,
TUhjnbcbe - 2022/12/10 21:27:00
刘云涛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19/5387123.html

基因,是每个生物自诞生就携带的独特标记和符号。一份报纸的诞生和发展,同样处处体现着“基因”的强大力量。《北京日报》在北平解放前夕酝酿,在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和百废待兴的考验中正式诞生。这份为*而生的报纸,红色是最鲜亮的底色。

《北京日报》创刊号

创刊词里亮初心

生物的基因,承袭自父母祖辈;《北京日报》的基因传承,亦可从这份报纸的前身中探寻。

年隆冬,几十万解放*在北平城外枕戈待旦。中共中央准备随时接管北平,同时也计划着在北平创办市委机关报,定名为《人民日报(北平版)》。而这,就是《北京日报》的前身之一。

为*而生、坚定传递*的声音,是《人民日报(北平版)》留在《北京日报》骨血里最鲜明的一段基因链条。

作为中国共产*在北平执*后出版的第一张报纸,年2月2日,《人民日报(北平版)》正式出版。在创刊号最显著的位置,发表了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同时,还发表了解放*两年半来的战绩。

年3月15日,随着华北《人民日报》开始在北平出版,中共中央华北局和北平市委决定,《人民日报(北平版)》不再出版。当天,《人民日报(北平版)》改名为《北平解放报》。这份报纸,成为《北京日报》的另一个前身,也给《北京日报》留下了新的基因符号。

相比《人民日报(北平版)》,《北平解放报》最大的特色是既严肃又活泼,既宣传*的重大决策和时局发展,又反映城市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和新鲜事。一些原先的北平新闻界人士看到这份报纸,不禁感到惊讶:“原以为共产*只会办*治性特别强、宣传味特别浓的‘*治大报’,板着面孔对着读者,但想不到,共产*也会办‘大都市的小报’,这么快就弄出这样一份又漂亮又热闹的报纸。”

年7月17日,随着解放战争节节胜利,西南各省需配备新闻干部,北平市委以大局为重调配一批人才前往西南,于是停办《北平解放报》,由《人民日报》暂时以北平新闻专栏和关于北平的评论替代。

此后,由著名报人陈铭德、邓季惺创办的《新民报》成为当时北平出版发行的唯一一家地方性报纸。直至年,市委决定创办一张机关报,最初定名为《北京晚报》。年3月,北京市*府收购《新民报》,正在筹办的报纸也由《北京晚报》改名为《北京日报》。

年10月1日,《北京日报》正式创刊。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范瑾兼任社长,副社长周游兼任总编辑。在这张具有历史意义的创刊号上,位于头版下端的《北京日报》“创刊词”,鲜明地道出了《北京日报》的初心与使命:

——《北京日报》是北京市人民的报纸,是在中国共产*北京市委员会和北京市人民*府领导之下的报纸,它将系统地宣传*和人民*府的方针、*策,报道北京市人民的*治、经济、文化、市*建设、特别是生产建设进行的情况,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收集与传播生产建设和各种工作的先进经验,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表扬成绩和优点,批评错误和缺点。

——为了执行上述任务,《北京日报》不仅依靠报社工作人员联系群众和深入群众的工作与生活,而且必须依靠广大的北京人民,特别是工人、农民、教师、学生和机关工作人员共同来参加报纸的工作:供给材料,写文章,提意见,组织对报纸的阅读和批评,真正做到“全*办报”和“全市办报”。

——在*和人民*府的领导下,《北京日报》一定能够和北京人民群众建立密切的巩固的联系,使它在首都今后建设事业中担负起集体的宣传者和组织者的任务。

《北京日报》的创刊,结束了自《北平解放报》停刊后,市委在三年多时间里没有公开发行的机关报的状态。

年11月8日,《北京日报》创刊之后的一个月零八天,报社迁入东长安街2号办公(现东方广场东部)。

年8月12日,北京日报社址迁到麻线胡同3号(后为西裱褙胡同23号)。

毛主席三次题写报头

如果从《北京日报》的历史报刊库内回顾70年来的报纸版面,细心的读者会看出年10月1日至今的“北京日报”报头文字,与此前的报头有着明显的不同。这背后,是毛泽东主席三次为《北京日报》题写报头的故事。

年4月14日,北京市委书记彭真正在外地,市*府新闻处处长周游作为《北京日报》筹备处负责人就报纸创刊事宜给彭真写去一封信,信中表达了希望彭真能转请毛泽东主席为《北京日报》题写报头的请求。

4月15日,彭真就《北京日报》出版事宜在周游的来信上进行了批示。批示说:“报头可以请主席题写”,并让筹备人员自行斟酌出版日期。

5月24日,北京日报社写信给毛泽东主席,请求题写报头。一封字数不多的信,却承载着北京日报全体同志对毛主席的深深感谢和崇高敬意。信中写道:“《北京日报》准备于6月1日创刊。当彭真同志告诉我们主席已允许给我们题‘北京日报’四字的时候,全报社的同志都为之欢欣鼓舞,兴奋极了。我们都下决心要把北京市的*报办好,来报答*对报社的关怀。”

由于最初的计划是《北京日报》于6月1日创刊,所以信中表达了恳请毛主席能在百忙之中给报纸题写报头的愿望,“如有可能,希望在5月27日以前就便题好”。而收到信的当日,毛泽东主席就为《北京日报》题写了报头。

8月底,当时的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天津日报总编辑范瑾调到北京日报社,与周游一起主持《北京日报》的筹备工作。随着创刊条件日趋成熟,《北京日报》最终于年10月1日创刊,并采用了毛主席题写的报头。

这一报头,《北京日报》采用了十余年,为何年又换了新报头?原来,年7月29日,毛主席给范瑾写了一封亲笔信:“范瑾同志:北京日报报头不好,应重换过。现写了两张,不知可用否?如不可用,退回重写。如你们认为可用,则在国庆节改换为宜。”

毛泽东写给范瑾的亲笔信

接到信后,范瑾在年8月28日给毛主席写信报告,准备在国庆当天换用毛主席为《北京日报》写的新报头。与此同时,范瑾还随附了一个“小要求”,请毛主席为《北京晚报》写个报头。

年9月25日,毛主席给范瑾寄来为《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写的报头,并在范瑾8月28日的信上批示:“范瑾同志:写了一张(注:指新写的《北京晚报》报头),不知可用否?原写北京日报四字中有一二字似写得不好,今又写了一张,供你选择。如觉不妥,还是用原写的。”

由此,《北京日报》在年10月1日采用了毛主席题写的新报头。同一天,《北京晚报》也改用毛主席题写的新报头,并沿用至今。

年10月1日《北京日报》改换新报头

全*办报全市办报

曾在北京日报历任工商部副主任、评论部主任、副总编辑等职,后来曾任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李志坚同志在《北京日报》创刊60周年时撰文表示,人不仅有生物基因,也有社会基因。他在北京日报的多次采访过程,就为他补充了“感恩、克难、多为劳苦大众做事的社会基因”。

而《北京日报》的“红色社会基因”,也伴随着其创办和成长,一步步在骨血里充盈。

年10月16日下午,当时在北京铁路分局从事宣传工作,此后曾任北京日报社社长的许文接到来自市委的通知,前去参加了一场让他记忆深刻的会议。

会议在东交民巷1号举行,这是当时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办公的地方。到了会场,许文发现参会的多数都是市委市*府直属单位和各区、局的负责人。不久,彭真、廖沫沙、范瑾等同志都来了,原来,这是一次讨论如何办好《北京日报》的专门会议。那时,《北京日报》刚刚创刊半个月。

“报纸创刊后,来稿少、文章长,地方性也差,脱离群众。现在有时一天才收到几篇稿子。”会议一开始,范瑾社长在汇报中开门见山,直接道出《北京日报》创刊以来遇到的困境。

随后,彭真说:“《北京日报》已经创刊半个月了,主要缺点是内容空虚、消息零碎、缺乏中心。重要原因是我们这些‘大老爷’‘二老爷’(意指市和区的负责人)没有负起责任。”由此,他风趣地提出“‘老爷’负责,全*办报”的口号。“办报纸不能像看戏一样:这儿不好,那儿不好,光挑毛病。”彭真直言,“毛主席在延安时经常亲自改稿子,写社论。刚进城的时候,我和赵振声(原市委第二副书记,即李葆华同志)也是每天晚上自己改稿子。为什么这样?因为领导同志最了解中心工作,最清楚方针*策,由他们写稿看稿组织稿件可以保证方针正确,内容生动活泼。”

正是这次会议,再一次落实了《北京日报》创刊词中提出的“全*办报”和“全市办报”方针。在许文看来,会议给与会者很大的教育,也开创了《北京日报》通讯组织工作的新局面。由此开始,形成了市委市*府重视对报纸的领导,各委办局、区县同报社紧密合作的长期优良传统。

事实上,市委市*府一直关心着《北京日报》的成长和发展。年4月9日,市委办公厅发布《北京市委关于改进北京日报工作的决议》(草案),对北京日报如何进一步落实“全*办报”“全市办报”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施:例如,“批评的态度和观点必须正确,严格按照*的原则、中央的决议和*委的意图办事,做到实事求是”“市委在布置重要工作时,要同时布置北京日报宣传工作。市委每年讨论一次北京日报的工作,每季度讨论一次北京日报宣传计划”。

正是这融化在血液中的鲜亮底色,让北京日报在此后的发展历程中,始终牢记初心,坚守*报的职责使命,以“*治家办报”的把关意识从严要求采编队伍,宣传好*的*策方针,推动着首都建设发展,也服务着广大首都人民。

赓续精神血脉

踏寻北京红色印记

进入年的第一周,《北京日报》温故版上的一篇整版文章《五四运动标志一个伟大开端》,就吸引了不少读者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日报创刊70年纪念特刊为党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