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尔滨市民李哲(化名)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老年日报》工作人员,邀请她参加“哈工大生态园一日游”活动。
但她并未真正游玩,而是听了讲座,做了免费验血,稀里糊涂地买了上万元的花青素产品。9日上午,记者随老人前往发生地进行调查核实。
拎药来投诉原是有人冒充
4日,李哲老人拎着几袋药品找到本报,向记者询问为什么“生态园一日游”突然变成了“体检卖药”一事。
当记者肯定地回答本报没有举办这项活动时,老人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遇到了一伙冒充者。
老人花万余元从哈尔滨工大中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买来的“药品”
记者看到,老人提供的所谓的药品都是零散袋剂,外面套着的塑料袋上贴有“哈尔滨工大中医门诊”字样的不干胶。而在散剂的外包装上应有的商品信息中,既没有厂名厂址,也没有标注含量成分。
老人讲,清明节前夕,她接到自称《老年日报》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说,车接车送一日游,还管午饭。听说是报社组织的,老人就答应了。第二天清早,李哲和患有脑梗后遗症的老伴坐上了一辆小面包车,前往目的地。
销售员自称是《老年日报》的
车里坐了5位老人,一位张姓销售员全程陪同。李哲对这位销售员印象很深,“个子不高,贼拉能说。”李哲回忆,张姓男子一上车便滔滔不绝地自称是《老年日报》的工作人员,“我们报社被哈工大(哈尔滨工业大学)收购了,现在是哈工大职工。
”接着说道:“报社多好啊!带你们参观,给你们订阅半年《老年日报》,还送哈工大研发的航天员专用的材质做成的眼镜,专治白内障、青光眼,还赠你们健步鞋。”
最后,他把话题落到体检上,“你们今天赶上免费体检,用哈工大研制的上千万元的仪器给你们从头到脚查一遍。”一路上,该销售员不停嘴地宣讲活动给老人带来的各种福利,直到车子驶进哈尔滨市平房区的一个公司大院里。
全身体检变成手指验血
下车后,李哲和老伴发现这里根本不是什么生态园,大门口挂着“哈尔滨工大中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奥”)字样,院里还聚集了百余名老人。也许是为了制造庄重气氛,老人们还观看了一场升旗仪式。之后,所有老人被领进一所大楼里,边看展板,边听讲解员介绍“哈工大”生产的各种生物制品。
其中,一种花青素产品被详细作以介绍,讲解员说它的含量高达45%,一下吸引了参观老人的浓厚兴趣。听完介绍,老人们被集中到会议室里,一位“花青素研究专家”给老人作了半个多小时的健康讲座,讲座里又一次提到花青素。
然后,老人们被领到院里的“哈尔滨工大中医门诊”进行体检。不过,号称千万元的高端仪器只是一个类似糖尿病人日常监测用的普通针剂和一台显微镜。从小拇指抽完血后,每位老人得到一杯花青素冲剂饮品。
诊断手册上看不到医生印章
医保卡拿到药店去套现
令李哲不解的是,医院,这里却几乎没有医务人员,只在检验室里有一名为老人验血的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这里还没正式营业呢。”一位陪同的销售人员说道。
喝下那杯冲剂后,李哲被带到一间放映室里观看一些细胞组织的幻灯片,工作人员告诉李哲老两口,“你们瞧,花青素的效果多明显,刚喝了一杯,你们血液中的红细胞就分开了,不粘到一起了。这样血管就不堵了!”
老人们被眼前看到的情景迷惑了,纷纷提出购买产品的要求。李哲以每塑料袋(含60小袋)元(低于原价近一倍)的价格买了4大袋,总计元。
可是身上带的现金不够怎么办?销售人员有办法:银行卡、医保卡啥都行,但医院里刷不了。于是,在市区一家药店门前,张姓销售员让李哲把卡和密码一同交给一位早已等候在那里的男子,由他分别到几个药店串出数额不等的购药款。老人疑惑:“这钱能到你们手吗?”“没问题,我们之间有关系。”张姓男子很肯定。足足折腾了一下午,那位男子才匆匆赶回来,把卡连同几张票据一并交给了老人。
回到家后,李哲这才发现航天眼镜制造粗糙,镜腿毛边扎手。当她再联系张姓销售员,电话打不通了。
记者暗访退款全程
9日上午8时30分,记者带上李哲驱车来到哈尔滨工大中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车子刚到公司门口,就有保卫人员上前盘问。保卫人员一听说是为了花青素一事,马上联系该公司人员。
不一会,一位负责售后的邓姓经理过来,当听说是要了解药品情况,邓姓经理不愿多谈,只说:“药品不外售,都是通过活动销售的”。然后他主动提出:“把药退了吧。”记者表示想看看药厂以及老人做检查的门诊,均被拒绝。
因为进不去,和邓姓经理的交谈就只能在保安室里进行。按照老人提供的名字,邓姓经理打电话给那位张姓销售人员,让他尽快解决,随后让我们找他一起去退款。
当记者终于见到李哲口中的张姓销售员时,记者问他工作单位,面对着“同事”,他却不认识,还坚持自己是《老年日报》的。尽管一脸不情愿,嘴里牢骚发个不停,但接到公司邓经理指令的他,还是同意领我们去找那个负责医保卡串现的中年男子。
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安丰街的一家“百姓大药房”,两人碰面了。对方提出李哲医保卡串现支付的费用中包含了自己的提成,这部分拒绝退还。两人不欢而散。回到车里,张姓销售员一脸“无辜”:“我就挣几百元,不能往里搭钱啊。”接着他又无奈地说,“唉,也就是你们找到‘中奥’了,要不然……”
坐在车里的李哲反问道:“你答应我的报纸、鞋呢?”张姓男子答不上来。
车子行驶过程中,张姓男子一会试探记者身份,一会和记者讨价还价,见没有任何突破口,只好又联系上一位赵姓经理,商量着俩人先用自己现金垫付一事。然后他指挥车子拐到道外太古街附近,在那里,两人清点了老人剩下的药品,将全部药款退回。
来源:老年日报;编辑:大萌;审核:李佳
转自:老年日报